在非洲的西南部,安哥拉和納米比亞沿海有一種小型蟒蛇,叫做安哥拉蟒。
這個家伙小得讓人很難相信它們是蟒蛇, 平均體長1.2-1.7米,確實是十分袖珍。
«——【·因為慫導致瀕危?·】——»
安哥拉蟒之所以成為過瀕危物種,其主要原因還要從它們的性格說起。
之前我們講到過, 安哥拉蟒體型較小,最大個體都不超過2米,而他們的性格也屬實是慫的離譜。
平日里基本都是躲在地洞中,或者把自己掛在灌木上,白天就當縮頭烏龜,直到傍晚才開始出來捕食。
而且這家伙體型本身就小,也吃不了什麼太大的東西, 平時吃個老鼠吃個鳥就已經是很好的了,再大點根本塞不進嘴里也抓不到。
安哥拉蟒卻 慫的離譜, 遇到危險就眼睛一閉脖子一縮,直接將自己團成一個球。
但就是因為以上我們所說的這些優點, 白天不動,喜歡躲洞里,膽小認慫,護卵等,為安哥拉蟒的瀕危埋下了伏筆。
1975年,葡萄牙殖民者全面撤出安哥拉,于是,安哥拉內戰開始了。
政府軍與反對派開始了漫長而持久的拉鋸戰,整個國家經濟陷入崩壞。
原本的狂轟亂炸已經讓整個安哥拉變得千瘡百孔, 原本喜歡藏在地洞中的安哥拉蟒因此遭受了滅頂之災。
無數棲息地被炸成了豆腐渣,大量的安哥拉蟒葬身火海。
但光打仗不種地,政府軍和反叛軍吃什麼呢?于是在打仗之余,兩邊的人馬開始開墾土地種植糧食。
而開墾土地則需要將大量的灌木叢燒毀后推平,那些喜歡掛在灌木叢的安哥拉蟒也失去了最后一片棲息地。
經濟完全崩壞的安哥拉民眾除了需要吃飯也需要賺錢,于是 各種偷獵偷盜的行為開始變得猖獗。
大量的平民和偷獵者一起,趁戰亂捕獲了大量的安哥拉蟒販賣到全世界。
因為個性的原因,安哥拉蟒捕獲起來根本就是毫無難度,簡直就是隨手撿起來放進袋子里就行了,畢竟它們自己都已經擺好姿勢,盤起來了。
但是要知道,安哥拉蟒的膽子就那麼一點大, 因此大量的安哥拉蟒因為應激死在了運輸的路上,能留下來的少之又少。
經過了十幾年走私的安哥拉蟒,在市場上的野生個體數量嚴重下滑, 而活體的價格甚至達到了8000美元一條。
總之,種種境況都表明,安哥拉蟒種群要糟了。
直到九十年代末,有一些動保人員冒死進入了安哥拉地區觀察安哥拉蟒的近況, 令他們驚訝地是,安哥拉蟒的數量又回到了當初未打仗時期,隨處可見了。
這些人百思不得其解,到底是為什麼呢?
原來,因為打仗, 雙方都開始爭先恐后的埋地雷,以防止對方襲擊。 在安哥拉,有整整1100個雷區,不是地雷,是雷區。
所有的雷區加起來,預估約2000萬個地雷埋在這片土地中。
若再算上那些散落在外的,估計 3000萬也有了。
如今這片土地危機四伏, 很多人因為踩雷而被炸死炸殘,義肢在當地成為了日用品,而偷獵者也不會冒著生命危險再去抓野生動物販賣了。
畢竟在這里干盜獵,可是要命的。
因為沒有人打擾,再加上安哥拉蟒驚人的繁殖能力, 在2002年的時候,世界野生動物保護名錄就直接將安哥拉蟒移除了瀕危動物的行列,一路通關直接到了無危。
而現在市場上還依然有著無數繁育安哥拉蟒在流通,完全不需要野生個體。
就這樣,靠著2000萬枚地雷,安哥拉蟒終于獲得重生。
轉載必須獲得許可,未經允許請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