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海拔在4600米的可可西里,低溫缺氧寒冷,空氣中氧氣含量只有低海拔地區的3分之一,人類在氧氣稀薄的環境中跑動的話,如果一口氣上不來,不是直接暈過去就是出現生命危險,而在體型上強于人類百倍的牦牛,按理說它們的氧氣消耗量會更大,為何在氧氣稀薄的環境中可以悠然自得神情自若,奔跑打斗起來咋就沒有把它們給憋死呢?
牦牛
大家好啊,這里是生靈說,感謝大家的觀看,帶著這份好奇,咱們一起來探究一下,可可西里的平均海拔在4600米,年平均氣溫常年保持在0攝氏度左右,在這氧氣少氣候低的惡劣環境中,人類的活動受到了極大的限制,所以人類很少去涉足此地,更不要說長期生活在此地, 所以可可西里被稱為「人類生存的禁區」
可可西里
沒有人類活動的干擾,可可西里反倒成為了動物們的天堂,其中,野牦牛作為可可西里的代表動物之一,被稱為「高原之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作為我國青藏高原的特有牛種,牦牛是典型的高寒動物,常年棲息在海拔三千米到六千米的高山草甸地區,高海拔地區氣候寒冷潮濕,因為常年生活在高寒地帶,牦牛身上的牛毛濃密,厚厚的牛毛可以遮風擋雨,并且牦牛的皮膚下面有厚厚的脂肪, 脂肪層又是熱的不良導體,能防止體熱過度地散發,保證身體的正常體溫
野牦牛
在零下30度的嚴寒地帶牦牛也能照常生活,既然嚴寒的氣候都拿牦牛奈何不得,那空氣中的稀薄氧氣牦牛又是如何克服的呢?咱們都知道,隨著海拔的升高,空氣中的氧含量也會隨之降低,對于咱們人類來說,海拔在1500到3500米的時候,如果有足夠的時間,大多數人是可以慢慢適應的,海拔在3500到5500米是一個超高的海拔高度,如果人類想要生存活動,這就要靠個人的身體素質說話了,有些身體素質較弱的,往往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高原反應」
嚴重的時候甚至出現生命危險,但對于長期生活在高海拔的牦牛,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進化出了自己獨特的一套呼吸系統,牦牛的呼吸氣管要比普通牛的的粗大,但是氣管長度要短,形成氣管的軟骨環兩端間的肌肉長而發達,使的牦牛能夠適應快速均勻的呼吸,在高原少氧環境下可以獲得更多的氧氣,并且牦牛的胸腔面積要比普通牛的大, 強而有力的心臟把血液輸入到身體每個角落,血液循環快,能滿足機體在寒冷低溫條件下對熱量的需要
牦牛的肺活量大,由于呼吸頻率的增加,相應增加了身體中氧氣的含量,能滿足牦牛對氧氣的需要。牦牛血液中的紅細胞、血紅蛋白和白細胞的含量高,能使血液中結合較多的氧氣,增加血液中氧的容量,加快氧的運輸,補償其維持生理活動和生產過程中對氧氣的需求, 結合牦牛具有呼吸快、脈搏強,血液紅細胞和血紅蛋白高的生理特點,使得牦牛在少氧嚴寒的環境中,能夠應對自如,頑強的生存下來
在自然界中,生物的每一次進化演變,都和自己賴以生存的環境息息相關,生存環境的千差萬別,也造就了自然界中的生物多樣性,好了,這里是生靈說,喜歡生靈說視訊的老鐵不妨點贊關注一下,后期的內容會更加的精彩,咱們下期節目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