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故事里總是出現啄木鳥,老師在課本里也告訴我們啄木鳥是森林中的「醫生」,并告訴我們要向它們致敬,是的沒錯,小時候的我們都相信了老師的話,直到長大后我們才發現,啄木鳥其實一直在傷害著我們的大森林,雖然說它們的確幫我們解決了森林中害蟲,但這些并不是為了大自然,完全是為了自己的私欲,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呢?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吧!
到現在腦子里還想起曾經的歌謠:
啄木鳥,懂禮貌,看病先把門來敲;咚咚咚,咚咚咚,大樹公公我來了。
東聽聽,西瞧瞧,從早到晚把蟲找;大樹公公樂開花,伸出綠葉拍手笑。
的確,這首歌謠很好地形容了啄木鳥的形象,它有著一張長長的嘴巴,而且這個嘴巴對于害蟲來說可是利器,又長又硬的,能夠直接插進堅硬的樹木里,而且啄木鳥為了捕捉樹木中的害蟲,還會像電鉆一樣,不停的鑿不停的鑿,然后用長又細的舌頭伸進去,直接用上面如暗器的倒刺抓住蟲子,如果抓不到,那麼啄木鳥舌頭上的黏液也能輕松抓住害蟲,迅速吞下,結束了蟲子的生命!
而啄木鳥也在春天的時候最活躍,雄性發出響亮的叫聲,確定自己的地盤,禁止別的鳥類侵犯,而且這個叫聲在森林中因為樹木繁多,顯得特別響亮,春季完后,啄木鳥基本就不那麼活躍了,專心耕耘自己的地盤。
啄木鳥利用自己長又細的嘴巴來吃掉樹木中的害蟲,平均每天會敲擊500次左右,每次可以達到555cm/s,而長時間的啄也導致它們的頭部特別機靈,不僅不腦震蕩,還不會頭痛,畢竟他們頭上有三層以上的防震裝置,頭骨結構中疏松地方充滿著空氣,在外腦膜和腦髓之間有一條長長的空隙,里面含有液體,可以降低震波的傳動,這個跟我們現實生活中的防護帽是一樣的原理的!
每天就這樣啄啊啄,畢竟它們對于害蟲完全不挑的,只要是隱藏在樹干內部的透翅蛾、吉丁蟲等都吃,而且小小身軀內竟然有著很大的胃口,據統計,一只啄木鳥在一天內可以吃掉900條甲蟲或者1000只螞蟻,想想就覺得可怕,那它們的消化系統也太好了吧!
森林中的這些害蟲很可惡,只要侵入到樹木中,就會讓它們枯死或者長期腐爛的狀態,而啄木鳥在除掉害蟲之后的確有起到作用,至此,不少害蟲見到啄木鳥都膽戰心驚的,畢竟用不了多久它們就成為了板上魚肉了。
而在啄木鳥啄掉害蟲的時候,又有個神秘的現象,身后總是出現山雀的身影,它們并不是要想要傷害啄木鳥,而是希望這「森林醫生」大哥可以賞口飯吃,在自己吃飽后留點殘食,讓山雀的小身體能夠得以溫飽,為森林奏出美妙的音樂,不愧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啊!
啄木鳥也喜歡留點食物給山雀,因為身后的山雀總是會唱出響亮的歌聲,一旦歌聲停止,啄木鳥便會明白天敵雀鷹來了,于是便會停下嘴巴,迅速的躲藏起來,所以說山雀跟啄木鳥其實是配合的狀態!
就如同上面所說的,啄木鳥一直在辛苦地除掉森林中的害蟲,這讓森林中的樹木變得更加健康了,但是同時,啄木鳥也一步步的傷害著我們森林中的大樹,啄木鳥吃害蟲并沒有錯,但是它們并沒有節制,反而一步步的走向另一個極端!
從動物學家中了解到,啄木鳥除掉森林中的害蟲并不是為了大自然,反而是為了自己的肚子,它們在無形之中消滅了很多害蟲,但是卻不管樹木的生死,為了找尋樹木中的害蟲,它們會不停地啄掉樹木最深處中的害蟲,享受那優質的蛋白質,可卻絲毫不管這種情況會不會導致樹木的死亡,雖然害蟲的慢慢的讓樹木變得腐爛,但是啄木鳥這個行為卻加快樹木的死亡。
有時候啄木鳥為了吸引更多的害蟲,還會以樹木的汁液為誘餌,吸引一些害蟲來到樹干處,然后守株待兔的吃掉自己的食物,這種情況下反而省掉啄的部分了。
而且在森林中,啄木鳥并不是如圖其他鳥類一樣,拾撿掉落的樹枝來搭建居所,而是選擇一顆大樹,在上面啄出大大的洞,然后在里面睡覺,曾經有人拿出樹干搭建的鳥窩做試驗,但是并沒有引來啄木鳥!
可以說這「森林醫生」啄木鳥為了吃到害蟲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了,而且目前在我國有28種啄木鳥,它們傷害樹木的方式不同,比如橡樹啄木鳥,它們雖然也吃害蟲,但是更喜歡橡子,而這些掉落的橡子有時候橡樹啄木鳥吃不下,那就會選擇儲存起來,找到一個大樹,利用長又細的嘴巴叼出一個個的洞,然后把橡子儲藏起來,等到想吃的時候再去吃,這種情況下,就直接傷害到樹木了,為了一己私欲,橡樹啄木鳥完全不顧及森林樹木的感受了!
我們不可否定啄木鳥的功績,但是也不可夸大它的「善意」,在森林看來,啄木鳥并非所謂的「森林醫生」,在它們嘴下有著對森林有害的昆蟲,同樣也有對森林有利的樹木,跟小時候老師教我們的完全不一樣,它們不過是為了一己私欲來吃掉害蟲,但是卻讓森林里的樹木平白無故地遭受傷害,為此,我們不必為它高歌頌德,而應該進一步阻止它再傷害森林的樹木。
但是從生物鏈條來看,啄木鳥此舉并無太大的過錯,它們也是為了生存,它不過是位居食物鏈中的一環罷了,畢竟它的天敵也在不斷尋找它的蹤跡,不管如何,我們無需定義它為「害蟲」或「益蟲」,畢竟每種生物存在必有它本身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