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一只神秘的動物在巴西的街頭髮生交通事故,并被送到了動物醫院。
之所以說它很神秘,是因為當時的工作人員無法確定這是什麼動物,它看起來像狗又像狐貍。
從外形來看,它同時擁有兩者的特征,耳朵又大又尖,皮毛厚實,鼻子也是細長的。
從行為表現來看,它警覺性很高,但不怕人,允許人撫摸自己,喜歡吃活物,例如嚙齒動物。
和狗狗一樣好動,喜歡玩玩具,叫聲也和狗一樣,但動起來像只狐貍。
為了確定這個神秘的生物究竟是什麼?科學家們對其進行基因檢測,結果表明這是一只犬狐,也就是狗和狐貍的后代,它的母親是一只潘帕斯狐貍,而它的父親是一只家犬。
這是巴西第一只被認證的犬狐,同樣也是世界上首只被承認的犬狐雜交品種,被命名為「dogxim」。
可惜的是,現在這只狗在已經死亡了,更惋惜的是,科學家認為這是一只可育的雌性后代。
新聞一出,外國網友坐不住了:
「突破生殖隔離了?」
「都是假的,現在的人這麼好騙嗎?」
「我想知道它是怎麼死的。
「死因不明?我覺得可能就是實驗導致的!」
目前所有的評論主要指向2個方面,一個是質疑犬狐為何死亡,是否因為人類的實驗而死亡?另一個則是質疑生殖隔離是否真的被突破了。
關于第一個問題,暫時回答不了,但關于犬狐的真實性和怎麼來的,可以一起來聊一下。
眾所周知,不同物種之間是存在生殖隔離的。
生殖隔離一般都建立在物理隔離之上,就拿同一個物種來說吧,兩個種群被迫分隔開,且沒有任何交流。在不同的環境中,兩個種群各自演化發展,慢慢的就會出現基因差異。
當基因差異越來越大的時候,這兩個種群就會出現生殖隔離。
澳洲牧牛犬和野狗后代
對于親緣關系很近的兩個物種來說,生殖隔離的主要因素是外貌、喜好、行為方式、交配和求偶方式等等。說簡單一點,兩個長相差不多的鳥類,如果其中一種鳥類叫聲很特殊(基因導致的),那麼雙方就有可能因為叫聲不同而彼此嫌棄自己,就不可能互相看對眼。
對于親緣關系很遠的物種來說,生殖隔離就更明顯了,除了以上提到的生活細節差異外,最大的不同可能是染色體的數量。
一般來說,狗和狐貍是不可能產生后代的,同為犬科,狐貍是狐屬,狗是犬屬,屬于同科不同屬。
狐貍的染色體大多是50條,而狗的染色體則是78條,兩者相差很大,配子之間是不可能結合的,也就不可能產生后代了。
不,報道中的犬狐是真的。
科學家檢測過這只犬狐,發現它的染色體是76條,由此推算,它的父母應該是擁有74條染色體的狐貍和78條的狗,一只潘帕斯狐貍和一只家犬。
潘帕斯狐貍和我們所謂的狐貍是不一樣的,它的另一個名字叫河狐,屬于犬科偽狐屬,從這個分類就可以看出,河狐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狐貍,相比較,在基因圖譜上,它和狗的親緣關系更近,這是它們能結合產生后代最主要的原因。
那河狐和家犬,是如何產生下一代的呢?
河狐細胞的染色體數為74條,狗的染色體有78條,雙方產生的配子分別是37條和39條,當兩者融合后,就產生了76條的犬狐。
但現實遠遠沒有這麼簡單,不同物種的配子結合還需要考量配子的兼容度。不同物種之間的差異還是很大的,能夠成功融合且正常發育長大,是極其罕見的。
就拿馬和驢來說,兩者雖然都是馬科馬屬的,但它們產生馬騾的機率也是很低的,需要長期多次進行,才能產生后代。
結合后,即使生出了騾,也并不意味著它們突破了生殖隔離。
因為突破生殖隔離主要因素是:自然環境和可育后代。騾的產生幾乎都在人類的幫助下完成的,而且幾乎是不可育的。
同科同屬尚且這麼難,更不用說同科不同屬的河狐和狗了。
俄羅斯一只豺和狗的后代
最后
總的來說,不同物種之間產生下一代,且是可育的個體,幾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單論產生下一代的能力,那麼只有親緣關系很近的才有可能,從機率上來說,同科同屬雜交產生后代的機率肯定比同科不同屬的要高。
就像狼和狗,結合后產生后代的機率,肯定比狼和狐要高得多!
但大自然是很神奇的,也不是絕對的,總會創造出個別難以想象的「藝術品」。
就像之前在婆羅洲就發現了一種雜交猴子,被認為是長鼻猴和銀葉猴的后代,它們就是同科不同屬的兩個物種。最關鍵是這只猴子被觀察到已經育有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