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認知里,「史前動物」充滿了神秘色彩,甚至有人覺得它們長得青面獠牙,會噴火,能飛天。然而這些「史前動物」是否真的如此奇幻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4種尚未滅絕的「史前動物」。
第一種:鱘魚
要說動物中的「活神仙」「活化石」就不得不提鱘魚。鱘魚是鱘形目鱘科鱘屬魚類,身體纖細極長且沒有鱗片,它們吻部呈扁平狀,鼻部長有4根觸須。
鱘魚是名副其實的「老祖宗」,迄今已有2億多年的歷史。鱘魚在我國的代表亞種為中華鱘,是比大貓熊還要珍稀的存在。
鱘魚神出鬼沒,猶如得道高人一般,它們對水生環境要求極高。鱘魚喜歡生存在溶氧含量較高、水溫低、水質好的環境中。鱘魚通常分布在我國的東海或南海。鱘魚不僅演化歷史悠久,而且在魚類中,它們屬于體型偏大、壽命極長的類型。
雖然對生存環境挑剔,但是鱘魚的食譜跟尋常魚類差不多,通常以浮游生物、軟體動物為主。鱘魚是魚中精品,它們的魚卵被譽為「黑色黃金」,通常被包裝為高檔餐廳以及宴會的魚子醬。
鱘魚全身都是寶,身體的各個部分單拎出來都可以制作成一道精美的菜肴。而鱘魚的魚鰾,甚至被廣泛應用到工業明膠上。鱘魚在大自然中十分珍稀的存在,作為一代史前「活化石」,它們族群的數量極為稀少。由于演化歷史悠久,鱘魚成為科學家眼中獨一無二的科研珍品。
皺鰓鯊是地球上一種最古老的鯊魚之一,但是對于它們存在的歷史具體為幾何,科研界尚存在不少爭議,一則說其至少存活了3.8億年,一則說其僅存活了9 500萬年。不管爭論如何,可以確定的是,皺鰓鯊確實是鯊魚中的「活化石」。
科研人員渴望從皺鰓鯊身上揭開史前動物的神秘一隅,但經過深入的研究才發現,皺鰓鯊從古至今,進化的程度不怎麼明顯,現在的皺鰓鯊長什麼樣,史前的皺鰓鯊幾乎就長什麼樣。
皺鰓鯊的進化趨勢也許跟其習性有關。皺鰓鯊是六鰓鯊目皺鰓鯊科皺鰓鯊屬魚類,皺鰓鯊的身體結構極為原始,體延長,吻部短,鼻孔小,有噴水孔,這給科研人員看到深入研究的可能。盡管長相上丑陋無比,但是它們的個性卻極為謹慎,通常棲息在水深120米至1280米處,偶爾才到水上層活動。
皺鰓鯊到底是鯊魚,雖然與世無爭,但也講究一個「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卵胎生的皺鰓鯊是實打實的肉食主義者,平時以頭足類、鯊類為食。不過由于極低的繁殖率導致它們的種群數量十分稀少,一度被冠上瀕危物種的稱號。
要論史前動物的「高低」,就不得不提到已經生存了4億年的腔棘魚。腔棘魚是腔棘目葉鰭硬骨魚類,體型是紡錘形,體長約為1.5米。腔棘魚全身披著極厚的鱗片,上有尖銳小刺,這是它們的保護機制。
腔棘魚的名頭比一些「史前動物」要響,它們是來自恐龍時代的活化石。據說,泥盆紀的腔棘魚比現在的腔棘魚的體長要長得多,
腔棘魚能安之若素地生活到現在,足以窺見腔棘魚的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不是吹的。跟皺鰓鯊不同的是,腔棘魚的繁衍能力很強,繁衍速度也很快。這種生殖優勢使得腔棘魚能夠跟上地球的演化,以及更好地延續族群的命脈。
在生物界,腔棘魚被認為是最早的水生生物。不過,盡管腔棘魚的地位如此崇高,仍逃脫不了被當成獵物的命運。生存在暗無光線的海洋中,腔棘魚仍舊能夠靈敏視物,因為它們有著發達的視覺神經系統。
不過在獵食上,腔棘魚顯得尤為「一根筋」。據說,腔棘魚獵食的時候,只專注于捕捉在嘴正前方的獵物。
2014年,赤峰某公司員工無意中發現了一種長相怪異的水生生物。這種近乎怪異的物種長著三只眼睛,卻沒有二郎神的魁梧,反而腹部長滿小腿,外形酷似像蝌蚪。後來,該公司向生物所專家求助,專家接過這長著三只眼的生物時,內心也泛起陣陣迷惑。
在專家的仔細查證下,才發現這種腹部長滿腿,還有三只眼睛的物種就是距今約有2億年歷史的三眼恐龍蝦,屬于實打實的古生物范疇。三眼恐龍蝦是背甲目鱟蟲科鱟蟲屬節肢動物,又名鱟蟲。它們的背部呈現蹄形背甲狀,壽命僅為90天左右。
雖說,它曾在2014年被人們發現于赤峰,但其實三眼恐龍蝦主要分布中國南方地區。在池沼、水田中,都可以看到它們活動的身姿。三眼恐龍蝦主要以浮游生物、水蚯蚓、蛙卵、魚卵為食物。
三眼恐龍蝦被專家認證為恐龍時期的生物,是地球滄桑巨變的見證者。盡管親身經歷了滄海桑田,但是三眼恐龍蝦卻沒有任何進化的跡象,依然保留了三疊紀時期時的外貌。
三眼恐龍蝦的成蟲體型約有1寸至3寸長,雖說生命周期不長,但并不影響它們成為見證地球變遷的元老級物種。同時,三眼恐龍蝦的成長速率也十分驚人,基本上一天一個變化。處于幼蟲階段的三眼恐龍蝦還會經歷多次脫殼,以達到快速成蟲的目的。
這些「史前動物」各有各的怪異,但基本上都保留著史前的樣貌,讓現代人得以一覽史前野生動物的風采。并且,它們能夠在競爭激烈的野生自然界中存活至今,足以窺見這些史前動物生命力的頑強,這種頑強和堅毅,又以基因的形式促使它們仍舊在今世代代相傳,感謝您的閱讀。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