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中有什麼?這個問題從人類開始好奇宇宙之前就存在了,畢竟海洋就在我們旁邊。但正因為就在附近,我們卻對海洋知之甚少,這就顯得更加令人恐懼。也許深海中真的有其他的智慧生命?有外星人部族在潛伏著?有幾十層樓高的未知巨獸?會不會冥界就在海洋最深處?
這些七七八八的問題,人類也許這輩子都不會得到完全的答案,但我們人類厲害就厲害在那孜孜不倦的求知欲,沒辦法完全了解,那就一點點來!
那今天我們首先來解答一個關于深海同樣有趣的問題:為什麼那些深海魚都長得亂七八糟的?
許多潛伏在海洋深處的魚就像科幻電影中的外星惡棍,也像是恐怖小說中天馬行空的怪物。它們可能擁有比例失調的巨大牙齒、在黑暗中散發生物熒光的身體和意義不明的外凸眼球,甚至有把胃直接吐出來的家伙。
但是為什麼這些魚有如此超凡脫俗的特征呢?
深海魚類自由自在的奇特外觀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它們所生活的極端環境。大部分的海域,只要深度下到200米以下,基本上是已經沒有明顯光線了,而且伴隨著低溫和高壓,同時食物也相當的匱乏。這樣離譜的生態環境,深海魚如果想要適應一些生態位,就必須出奇招!
由于沒有太多尋找食物的機會,深海魚類就進化出了許多輔助它們捕獲獵物的奇怪特征,比如完全不符合比例的超大大下巴。
斯氏蝰魚(Chauliodus sloani)的尖牙太大,大到壓根沒辦法完全合上嘴,那個尖牙甚至比身子還寬,而且尖牙還是透明的,可以向獵物隱藏自己的利器;鵜鶘鰻(Eurypharynx pelecanoides)的口腔再徹底展開后,可以吞下比自己5倍的獵物,因此它們一次狩獵就可以滿足很久;管眼魚的腦袋是透明的,可以直接看到內部的器官,以此迷惑獵物……
雖然捕食的手段千變萬化,但很多深海的掠食者都有一個相同的秘密武器:生物熒光。這種光是深海生物體內化學反應的結果,一種被稱為熒光素的發光化合物會與熒光素酶結合產生光子,從而散發熒光。
以深海琵琶魚為例,這種著名的魚類估計是我們最眼熟的深海魚類,它們會利用附在頭上的桿末端的熒光來引誘獵物,類似于魚竿末端的誘餌。這種光可以吸引獵物,部分原因是海洋生物可能認為它們即將吞噬小型發光生物,實際上它們才是盤中餐。
不過生物熒光的功能可不僅僅是為了引誘獵物,根據2017年發表在《自然》雜志的一項研究可知:超過75%的深海魚類都可以感知生物熒光。巨型斧魚(Argyropelecus gigas)甚至把生物熒光完成了光學隱身,它能夠根據周圍環境的光線明暗,利用生物發光作為隱身機制來躲避潛在的敵人。
生物熒光除了可以尋找食物和抵御捕食者,還可以幫助深海生物吸引配偶。海洋生物學家、佛羅里達州海洋研究與保護協會環保組織創始人伊迪絲·威德認為,這三個維度就可以概況不同深海物種進化出生物熒光的目的。
為了活下去,深海生物還有一個很常見的特征,那就是柔軟。
水滴魚大家都認識吧?就是所謂的世界上最丑的魚類。它們那個鬼樣子其實是因為離開深海環境后,壓強的巨大差距導致的。人家正常時候的樣子,雖說不上是好看,但起碼也是「魚模魚樣」的。
就拿水滴魚說,它們生活在澳大利亞和塔斯馬尼亞州以外的水域600-1200米的深度,那里的壓力是水面壓力的100倍以上!為了能在這種壓力之下生存,水滴魚就需要異常松弛的身體,因此它們的身體內沒有固定的骨骼。當它們被帶出水面后,壓力會導致它們收縮,變成一種凝膠狀的生物,看起來大鼻子,皺著眉頭,心情不是很好的樣子。
海洋占據了地球70%以上的區域,這麼一算,深海其實才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棲息地。既然這麼大,吃驚于深海物種百花齊放的外形就顯得是我們人類少見多怪了。對深海物種或者是陸地的其他物種來說,也許人類才是長得亂七八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