鬣狗科有四個物種,有趣的是它們占據了三個不同的攝食生態位,土狼是食蟲動物,條紋鬣狗和棕鬣狗主要以腐肉為食,另外一個是斑鬣狗,它們主要是捕獵,同時也可以食腐。
我們平時聽到的「鬣狗」通常都是指斑鬣狗,這些動物在非洲草原上臭名昭著,有著「非洲二哥」之稱,是非洲草原最成功的動物之一。
斑鬣狗的成功主要體現在它們對食物的不挑剔上,它們具有消化皮膚、骨頭和其他動物廢物的能力,被認為是所有非洲食肉動物中對獵物物質利用效率最高的。
這種不挑食的特性,讓它們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 )列為最不受關注的大型食肉動物之一,至今鬣狗的種群數量都非常多,分布也很廣。
然而,我們仔細去了解斑鬣狗的話,你就會發現,它們身體有許多不合理的設置,比如它們有著令人難以置信的產道——它們可能是所有哺乳動物中生產最困難的物種,因為產道又長又狹窄,對幼崽很不友好。
這種內在的生理特征,可能很少有人會在意,但只要你仔細多看一眼斑鬣狗的照片,你可能很容易會在意它另一個「不合理」特征,就是它們的前腿會比后腿長很多。
這種「不協調」的四肢結構到底具有什麼進化優勢呢,還是說只是一種未被優化的劣勢?
為什麼斑鬣狗的腿不協調?
在互聯網上經常會看到類似的提問,但其實這是一個錯覺,斑鬣狗并不是前腿長后腿短,實際上在四肢這點上,與其它動物沒啥太大區別。
圖:斑鬣狗骨架
如果我們剝去所有軟組織,只保留一副斑鬣狗骨架的話,我們就會發現它們的兩對肢體的長度幾乎相同。如果硬說有長短之分的話,那后腿可能還稍微長一些。
之所以我們會有前腿比后腿長的錯覺,其實是因為斑鬣狗的輪廓導致的。
斑鬣狗胸椎(上背部)的椎骨上有一條極長的突起部分,這個被稱為棘突,正是因為這個結構的存在,當斑鬣狗高高抬起頭的時候,就會顯得前腿特別長。
那麼,現在還有一個有趣的問題,就是為什麼鬣狗會有如此明顯的棘突呢?
其實,棘突的作用就是充當一組巨大的頸部肌肉的支撐點,從而讓它的頭部具有更大的力量。
為什麼斑鬣狗需要強大的頸部力量?
在弱肉強食、競爭激烈的非洲大草原,斑鬣狗作為群居動物,它們會去搶奪其它食肉動物——比如獵豹剛剛殺死的獵物,但是它們有時候也會被其它食肉動物驅趕,并失去獵物。
會從斑鬣狗口中搶食的主要就是獅子,它們比鬣狗強大許多,而且也喜歡集體行動,同時還嗅覺靈敏,只要鬣狗得到獵物,它們隨時可能會到場搶奪。
為了適應獅子的搶食壓力,斑鬣狗主要有兩個應對方法,一個是以極快的速度吃掉獵物,你可能不敢想象一只斑鬣狗可以在兩分鐘內吃掉一整只瞪羚。
另一個就是把獵物拖到一個安全的地方享用,而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強大的頸部力量做支撐。
棘突的作用是長出更多的肌肉,從而讓頸部更有力量,讓鬣狗能夠拖走更多、更重的獵物。
其實,不僅是鬣狗,那些擁有巨大或者超重頭部的動物,也會出現鬣狗這種前腿長后腿短的錯覺
圖:美洲野牛
例如,美洲野牛就擁有一個巨大的頭骨和一組沉重的角,上面這張(上圖)是它傲嬌的抬起頭的樣子,是不是和斑鬣狗有異曲同工之處啊。
我們把他們的軟組織去除保留骨架之后,情況也和獵狗一樣,它們的四肢也是一樣長。
圖:美洲野牛骨架
原理也和斑鬣狗的情況一模一樣,因為它們需要整天攜帶這樣超重的頭部轉移,所以它們也需要支撐令人難以置信的大塊肌肉,以及讓肌肉肌肉生長的棘突。
因為這個凸起的存在,抬頭時就產生了這種前腿比后腿長的錯覺。
最后
這里有一個有趣的事情,其實人類祖先最初可能也面臨著和鬣狗相同的壓力——被搶食,甚至連鬣狗可能都會來搶奪它們的食物。
無論早期人類祖先是開始打獵,還是正在拾荒(尋找那些被大型食肉動物吃剩下部分),它們都很難保全自己得獵物。
而人類祖先也為此做出了策略上的調整,我們應對這種搶食壓力的主要方法就是在正午最熱的時候活動,以此避開那些施加壓力的、更強大的捕食者。
而這種生存策略的調整也改變了我們的生理結構,其中之一是,我們毛發的失去很可能就和這個有關系。
因為失去毛發會更加涼快,從而適合在最熱的時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