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表面上看,這是個最簡單的方法。但是,狼極少會發生這種情況,這是狼群的結構決定的。
狼王并不是單指雄性頭狼,它是這對原始狼夫婦的統稱,甚至在一些情況下(比如孕期和哺乳期),雌狼的地位比雄狼還要高一些,進食優先級排在首位,所以,無論哪個階層的個體想要挑戰狼王,拋開其他因素不談,它必須要有以一敵二的能力,因此,狼王的更替很少會在狼群內發生。
既然狼王更替很難從狼群中出現,而狼群的規矩還是只有狼王擁有繁殖權利,那麼發情期的狼該怎麼辦呢?其實它們有兩個選擇:
第一:離開。由于每個狼群基本上都是這樣,所以它們脫離族群中,在發情期就能很快的找到異性,從而組建新的狼群,當然組成的狼群只有公狼和母狼,之后它們繁殖后代,吸納流浪的狼,逐漸的發展成一個完整的狼群。
第二:發情期的母狼。狼的發情期并不是只有雄性,雌性也有,而且它們通常是集中在暮冬的一個月內,這種同步有利于它們在短時間內交配成功并留下后代。
作為狼群的首領之一,雌性狼王能夠與雄性正常繁殖,但是其他的母狼同樣也有發情期,此時它們有一個絕佳的方法,那就是短時間內消失在狼王的視線中。
沒錯,非狼王的母狼并不是只有一走了之這條路,它們還會偷偷的出去尋找其他族群脫離出來的健壯的公狼,短暫的在一起后,再次返回到原始狼群中。母狼顯然是抓住了除了狼王外,其他族群成員之間不能繁殖的漏洞,當然做這件事的通常是貝塔狼,也就是狼王的后代,這樣母狼在生產之后,狼王夫婦才會幫忙照顧自己的后代。
狼群中只有狼王夫婦可以繁殖看起來不太公平,但是在殘酷的大自然中生存,原本就沒有什麼公平可言,況且這種策略對狼群的穩定和后代的成活率還有好處。不過,正是因為這種策略的存在,迫使許多狼離開狼群,研究表明狼在5個月-5歲之間都可能隨時離開狼群,去建立屬于自己的狼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