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 一起生物入侵事件已經治理了30年,這三十年間造成的經濟損失可能高達數十億美元,并且至今都還沒有做到有效治理。
而這個家伙, 體型碩大動輒上百斤,四五米長,還不挑食,將美國當地的生物吃的一干二凈。
但就是這樣的一個家伙, 在我國曾一度瀕臨滅絕,成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直到最近幾年才剛剛恢復種群數量,堪堪從瀕危降級,改為2級保護動物。
這家伙就是我國少地區分布的, 緬甸蟒。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大量的緬甸蟒被當做寵物進口到美國, 在1996-2006年間有近9萬條緬甸蟒被帶進美國。
但很多人在養殖到一定體型因為過大而將這些大家伙遺棄,再加上很多在養殖場逃逸的個體,其數量已經不可預估。
尤其是1992年,颶風直接吹飛了一家緬甸蟒養殖場,光捉回來的就1330只,跑了多少根本沒法算。
這些逃逸到佛羅里達州野外的緬甸蟒,能寫字的話估計會連夜寫一篇桃花源記。
因為當地處于亞熱帶熱帶氣候,氣溫要比在亞洲老家高不少,并且沒有冬季氣溫下降的束縛,這些緬甸蟒直接不冬眠了,體型快速變大。
而且當地物產豐饒,緬甸蟒的進食率大大增加,他們的產卵數量也一番再番。
在一些野外找到的雌性個體當中,五米以上的非常多,而在它們肚子里找到的卵高達122枚,比在亞洲的時候直接翻了三倍。
沒幾年時間,這些緬甸蟒就繼續北上,直接占領了美國將近一半的國土,大部分沿海地區城市都能找到他們的身影。
佛羅里達州當地野生動物被洗劫一空, 在2011年找到的85條緬甸蟒肚子里找到了25種本土鳥類,而2016年野外調查時,佛羅里達州的中小型動物幾乎被吃絕。
小型動物比如兔子、浣熊、負鼠等動物目擊率極低,下降了百分之99,中型獵物的狐貍,郊狼等動物幾乎絕跡。
為何緬甸蟒對當地生態危害如此嚴重?
在佛羅里達當地,能威脅到緬甸蟒生存的動物幾乎沒有,由于體型過大,再加上沒有天敵, 而且緬甸蟒因為不需要囤積脂肪而直接放開肚子大肆捕獵。
這些進擊的肥宅真正做到了看見什麼吃什麼。
除了美洲鱷和短吻鱷對緬甸蟒造成一定的威脅以外,其他的動物基本上就是給緬甸蟒送菜, 連中大型貓科動物都很難將緬甸蟒搞死,出肉裝的胖子果然不可小覷。
并且由于這些家伙來自于東南亞,并且有很多 印度蟒的雜交個體, 身上攜帶的寄生蟲會傳染給當地的一些爬行動物,造成本土爬行動物數量下滑。
佛羅里達州曾組織過很多次對緬甸蟒的治理和獵殺,比如進行巨蟒獵殺比賽,但收效甚微。 而對當地野生動物的種群數量恢復而進行的野放生存率直接低于百分之七十,尤其是野兔的重新引進,直接跌破百分之百,一只都不給你剩下。
而在我國,緬甸蟒一直處于瀕危狀態,由于環境破壞和食物匱乏,很難繁殖。近年來,我國對環境和野生動物的保護力度加強,緬甸蟒的狀況逐漸好轉,但仍需繼續保護。
轉載必須獲得許可,未經允許請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