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對龍賦予很多奇幻的想象,認為強大的龍在上古世界是華夏民族的代名詞。而在現實世界的中生代,被科學家認為當之無愧的霸主就是名字里也帶有一個「龍」字的恐龍。
戰斗力奇強、外表雄悍的恐龍滿足了人們對于「龍」的幻想。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恐龍時代,居然也有動物能以恐龍為食。
1841年,英國科學家歐文在研究中發現了某種化石,進一步推測為史前動物骨頭,遂將其命名為恐龍。
從生物學角度來講,恐龍是三角龍、現代鳥類和梁龍的共同祖先。在恐龍這個龐大的家族中,可以進一步劃分為鳥類和非鳥恐龍。于6500萬年前滅絕的種群是非鳥恐龍。
恐龍的長相十分具有標志性,它們披堅執銳,全身覆蓋著鱷魚一般,滿是堅硬鱗片的皮膚。厚厚的角質層猶如鎧甲一般保護著恐龍在打斗時避免被撕咬,這也是它們的第一層防御武器。
從整體來看,恐龍像是一個行走的「肌肉體」,無論是軀干、四肢,還是尾巴,都分布著孔武有力的肌肉。雖然肉食恐龍的雙手已經肉眼可見地退化、縮小,但是雙足卻十分堅實。猶如馬達一樣,為肉食恐龍的奔走提供不竭的動力。
科學家認為中生代是恐龍時代是有依據的,根據當時的物種分布情況,以及恐龍的綜合實力來看,它們卻是當時毋庸置疑的霸主。雖說如此,但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現在我們所知道的自然界「物競天擇」有多激烈,彼時的原始物種斗爭就更要野蠻至成千上萬倍。
即使是塞翁也有失馬的時候,恐龍身為自然世界的霸主也是如此。恐龍雖然強悍,但也有疏忽的時候。一些兇猛的物種擅用「障眼法」迷惑霸主恐龍,在恐龍最松懈的時候給予致命一擊,之后便美美地享受起恐龍肉來。
今天早班機就來盤點一下究竟是哪些可怕的生物,敢于對恐龍虎視眈眈。
第一位就是鱷魚家族中最兇猛的代表,恐鱷。 恐鱷十分兇殘暴戾,它們是極為狡詐的殺手。據說,恐龍時代的恐鱷就敢于埋伏在河底,借助環境來掩護自己的存在。它們既兇猛又十分具有耐心,恐鱷守株待兔式地等待前來喝水的猛獸們。在這些猛獸當中,恐鱷最看中的就是恐龍。
恐鱷主要生存在白堊紀晚期,屬于短吻鱷超科,體長大約10米。恐鱷的棲息雖然被局限于水源之中,但是它們有著如同恐龍一樣兇猛的掠食能力。如果恐鱷和恐龍來一場實力對決,恐鱷也不盡然會輸。
早前,科研界發現了一具上古化石,經過復原之后,才發現是恐鱷頭骨。1954年,內德·科爾伯特與羅蘭·伯德首次提出,恐鱷很可能以生存于相同地區的恐龍為食。
內德·科爾伯特經過再三深入研究之后,于1961年再次重申鱷魚以中型恐龍為食的理論。ADVERTISEMENT
除了恐鱷之外,帝鱷也是虎視眈眈恐龍肉的一個恐怖野獸。帝鱷喜歡從小型恐龍身上找到突破口,在情勢有利的情況下,帝鱷也不會放過中型恐龍。即使恐龍的個頭比帝鱷還要大,但帝鱷這樣兇殘的野獸也不會輕易退縮的。
古生物學家在泰內雷沙漠發現一具長約11.65米,重達10噸的巨型鱷魚化石,這樣的體型放眼整個鱷魚界都是當之無愧的「鱷魚之王」般的存在。更恐怖的是,
帝鱷居然以恐龍為食。它們之所以敢于這樣做的原因在于,帝鱷不輸恐龍的戰斗實力以及特殊的身體結構。
帝鱷的牙齒非常鋒利,
一張嘴非常巨大,內含100多顆牙齒。下頜牙與上頜牙互相交錯,緊密嵌合。這些牙齒能夠輕易地撕裂小型恐龍。帝鱷的鼻子末端長著一個巨大的、球根狀的突起,突起里面有一個空腔。這是帝鱷敏銳的定位器。都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中生代的另一兇猛物種魔鬼蟾蜍,雖然不是什麼「士兵」,但是它們卻有著極強的野心以及侵奪性。
科學家在馬達拉斯拉島上發現魔鬼蟾蜍的化石,經過科學家研究與推測,發現魔鬼蟾蜍從吐出的舌頭到后肢,全長可達三米這樣的恐怖長度。
魔鬼蟾蜍也因此被稱為是已探知的最大型的蛙類,龐大的體型以及恐怖個性,促就了魔鬼蟾蜍「半干旱」棲息的獨特習性,游走于水陸之間的魔鬼蟾蜍在環境的驅使下,也具有更為強悍的生存能力以及充足的食物來源。
在魔鬼蟾蜍的食譜上,中生代霸主恐龍赫然位列其中。魔鬼蟾蜍到底憑什麼敢于將霸主恐龍納為自己的盤中餐呢?別看魔鬼蟾蜍長相丑陋可怕,它們可是十足的
魔鬼蟾蜍身上同樣長有厚實的武裝,一是可以自保護,二是能夠根據環境的更替而變換體色。在原始的野生環境中,這種堪比「隱身」的能力最能夠令獵物放松警惕。
再加上魔鬼蟾蜍的野性與殘暴,使得一些小型恐龍難逃其手。
值得一提的是,魔鬼蟾蜍「神出鬼沒」的特質,以及冷酷無情的吞食法,曾令不少恐龍為之色懼。
除了恐鱷、帝鱷、魔鬼蟾蜍之外,對恐龍肉虎視眈眈的還有中生代絕佳的偽裝者霸王蠑螈。它們同樣喜歡潛伏在陰暗潮濕的水域,等到恐龍放松警惕的時候,在一舉將撕咬恐龍。恐龍雖然享有霸主地位,但是也受制于年齡、能力、環境等原因,會被同時代的一下「強中手」掠食。感謝您的閱讀。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