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地球上物種豐富,氣候差別也非常明顯。這種環境條件造就了豐富的物種保存率,其中毒蛇更是不少。
毒蛇的毒性多種多樣,有些悄無聲息就會置人于
死地,而有一些,癥狀和后遺癥還不如讓人直接死掉。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亞洲地區那些讓人生不如死的毒蛇。
泰國圓斑蝰應該是最缺德的毒蛇了,因為這蛇專門攻擊人體性功能。
這種蛇是圓斑蝰屬的,在這個屬下有4種蛇,其中在國內分布的有圓斑蝰和泰國圓斑蝰兩種。圓斑蝰屬的四種蛇,越靠近東南亞毒性越強,而且致死率非常高。
在泰國圓斑蝰還沒有獨立于圓斑蝰之前,圓斑蝰是咬人致死率最高的毒蛇,這一點絕對毋庸置疑。
我們來說一下泰國圓斑蝰的毒性吧。
泰國圓斑蝰在東南亞臭名昭著,最為人所痛恨。這不僅僅是因為被圓斑蝰咬傷的致死率高,還因為泰國圓斑蝰的毒液臨床反應是最復雜的。
說泰國圓斑蝰是全能蛇一點也不夸張,泰國圓斑蝰的毒液組成既有血循毒也有神經毒。
這和國內的圓斑蝰不太一樣,因為大部分地區的圓斑蝰和泰國圓斑蝰的神經毒性并不明顯,但在印度和斯里蘭卡地區的泰國圓斑蝰神經毒性反應十分強烈。
被泰國圓斑蝰咬傷后,會出現一系列癥狀,其中包括,劇烈疼痛,傷口部分水腫,出現水皰,之后會引發壞死和潰爛。
而印度和斯里蘭卡地區的人被泰國圓斑蝰咬傷后還會出現神經毒的癥狀,比如上眼瞼下垂,眼肌無力,吞咽困難,呼吸不暢等癥狀。
再加上血循環毒的兩種凝血酶,可能會引發人體急性腎功能障礙,腎衰竭,DIC和全身多臟器衰竭,最后致人死亡。
即使病人被治好,也有可能會有一種讓人痛不欲生的后遺癥,那就是垂體功能減退。
舉幾個例子,這個后遺癥會引起男性性功能變差,睪丸萎縮,精子減少,體毛脫落尤其是恥骨部分的剃毛,讓整個人回到幼年時期的性激素水平,所以也被叫做回春癥。
很多人稱泰國圓斑蝰叫做「老婆改嫁蛇」「腎虧蛇」,也多是出于這個原因。
但是不要擔心,泰國圓斑蝰的毒性會根據環境不同而發生改變,目前僅有緬甸和印度的小部分病例出現這個癥狀,不要太擔心。
說到尖吻蝮這個名字也許你們會有點陌生,但如果我們說到他另一個名字你一定會知道。
尖吻蝮在民間被叫做五步蛇,就是那種傳說中被咬以后只能走五步的蛇。
有人發出靈魂拷問,若是被五步蛇咬了,能不能每走四步再被五步蛇咬一口,這樣又能走四步,一直到走進醫院為止。
當然這種問題有一種大腦發育不完全,小腦完全不發育的感覺,其實只是個笑話。
尖吻蝮是相當有名的毒蛇之一,主要原因還在于尖吻蝮咬人的癥狀。
體長在1.5-1.8米左右的尖吻蝮,不算大但是也絕對不小。和泰國圓斑蝰一樣,同屬于蝰蛇科的成員,而尖吻蝮還是蝮蛇屬下的。
如果你在野外,一定能一眼就認出尖吻蝮來,因為尖吻蝮的外形實在是太好區分于其他蝮蛇了。
首先就是身上的斑紋,尖吻蝮的花紋比較像落葉,呈對稱排列的三角形,顏色深淺會因為環境的不同而不同。典型的三角形腦袋,兩只眼睛都為豎瞳,看起來十分駭人。
吻部上翹,有一個小尖尖,而且整個腦袋十分傲嬌,永不低頭是尖吻蝮的特點,短圓粗壯的身材讓尖吻蝮的頭身比看起來有點搞笑。
外形并不是尖吻蝮令人聞風喪膽的特點,毒性才是。
作為最出名的「爛肉王」,尖吻蝮的臨床治療是目前致殘率最高的蛇。
作為血循環毒的代表蛇類,尖吻蝮有著出色的致死率,但其實他的毒性并不高。
我們從LD50的數值就可以看出來,尖吻蝮的LD50是9.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