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美國俄勒岡州公園的海灘上,不少人一大早就去海灘散步慢跑,在朝陽和海風中享受生活。但是一股海鮮的腥臭卻伴隨著海風灌進了人們的鼻腔中,當大家循味而去,很快就看到了一條足有1.5米長的怪魚。
只見這怪魚顯然是死透了,散發出「醉人」的氣息,但它的外皮卻依然散發著銀白的光澤。它的腦袋遠比身體寬,巨大的眼睛和匕首般銳利的獠牙更顯得這個大腦袋像是被拼接在帶魚的身上,但這「帶魚身」卻有高大的帆狀背鰭。這樣的構造在水中也許很猛,但岸上的人類怎麼看都覺得奇怪。
對此,俄勒岡州公園管理方表示:最近幾周在從尼哈勒姆向南到班頓的海灘上已經發現了好幾條這樣的怪魚,它們是長吻帆蜥魚,目前不知道它們為什麼會被沖上岸。不過其中有一條幸運的家伙被發現時還活著,已被放生。
長吻帆蜥魚(Alepisaurus ferox),俗稱狗母魚或長吻鰭槍魚,是仙女魚目帆蜥魚科帆蜥魚屬的模式種。它們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的大部分水域,包括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台灣島以及南海、東海等海域。
長吻帆蜥魚可達1.5-2米,它們的帆狀鰭幾乎延伸到整個身體,這個設計既靈活又能減少水的阻力,再加上其膠質的肌肉提供的爆發力,使得其能在水中高速游動;它們是雌雄同體,同時擁有雌性和雄性的性器官,會隨著情況的不同來選擇性別進行繁殖行為;它們的下頜牙齒略比上頜大且尖銳,被這樣的嘴咬上一口,獵物基本就要跟世界「say goodbye」
它們一般棲息在海平面下1000米的黃昏帶,屬于洄游性魚類,具有晝夜垂直移動特性,白天就老老實實的蟄伏在深海區域,晚間就開始慢慢上升到近表層覓食。它們相當貪吃,基本上能吞下的各種動物,它們都會吃,食性是相當復雜,研究者曾在其腸胃中發現有各種魚類,頭足類,軟體動物,腔腸動物,甲殼動物,甚至還經常發現它們會以體型較小的同類為食。
雖然很貪吃,但卻又很聰明,它們懂得在寒暖流交相會的鋒面處,這個區域的水交匯后會抬升,路過的動物們為了不發生意外,都會主動降低速度,而適應了這種感覺的長吻帆蜥魚就可以趁機狩獵了。
它們超復雜的食性使得它們成為了海洋科學家們的香餑餑,因為在其腸胃能發現各種深海物種,對科學家們的深海物種研究幫助巨大。
長期棲息于深水的它們為何會在近期頻繁被沖上俄勒岡州的海灘?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西北漁業科學中心的漁業研究生物學家Daniel J.
Kamikawa在接受采訪時候表示,他沒有找到長吻帆蜥魚頻繁擱淺的先例記錄,證明這樣的情況并不常見。但他認為雖然不常見,但并不奇怪。因為很多深海物種的擱淺事件都會成為新聞,如果沒有協調量化目擊事件,一旦最初的風波平息,在下一次擱淺之前有足夠的時間讓上一次擱淺事件被民眾完全忘記,然后又成為了新聞。
至于為什麼它們會被沖上海灘,Daniel J. Kamikawa有三種猜想。首先是擱淺長吻帆蜥魚受傷或者生病了,不能有效的控制自己,于是被沖上岸;其次是風暴將不幸的它們帶上了岸;最后是一種被稱為溫度沖擊的現象:魚突然暴露在遠比其正常溫度范圍更冷的水中會迷失方向甚至休克失去對身體的控制。
但這些都只是猜測,這些長吻帆蜥魚被沖上來的原因還沒有開始被開始研究。俄勒岡州立公園目前請求公眾對他們遇到的擱淺長吻帆蜥魚進行拍照并通知它們來處理,希望以后能確定它們的擱淺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