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們都在聚焦陸地上的危機。像是毒蛇,人類就非常地忌憚他們。
但其實海洋中的生物或許更值得我們害怕。
世界上最毒的毒蛇是內陸太攀蛇,雖然毒液毒性比任何一種毒蛇都可怕,但跟這種海洋生物一比較,也變成了泛泛之輩。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來自深海的劇毒地獄使者,地紋芋螺。
地紋芋螺一般被人叫做雞心螺。
我們要知道雞心螺是一種含有劇毒的螺類,雖然顏色艷麗花紋繁復,但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大毒物。雞心螺分很多種,今天我們要講的是,芋螺科芋螺成員,地紋芋螺。
地紋芋螺曾創造出12分鐘內致人死亡的案例,并且大部分因地紋芋螺毒性去世的人,都是在60分鐘內死亡。
這麼快的速度,在毒蛇中是沒有辦法找到能與之匹敵的。
那麼地紋芋螺到底是一種怎樣的生物呢?為何它能這麼快致人死亡呢?
地紋芋螺,別名殺手芋螺,是芋螺科芋螺屬的成員之一。平常我們所說的雞心螺,基本上說的都是地紋芋螺。
這種螺類整個呈圓筒狀,有著褐色的網狀花紋,底色為淡黃色或米色。
螺口比較寬,基本螺有多長,口就有多寬。在頂部有一些尖瘤,外形非常漂亮。
地紋芋螺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海域,在台灣南部海域牡丹灣澎湖等島嶼也有分布。
主要以魚類為主要食物來源,也會吃一些軟體動物和蠕蟲等,體內含有毒腺。
這種致命芋螺并不吃腐食和碎屑,而是會自己打獵。因為它們有自己的武器,可以將魚類瞬間搞定。
是非常典型的肉食性螺類。
一般體長為43毫米到116毫米左右,外殼十分堅固。
地紋芋螺是典型的熱帶貝類,對海水的溫度要求較高,一般都會待在比較溫暖的水域中,因此在淺水區可以發現地紋芋螺。
一般生活在25英尺深的巖石或者珊瑚礁附近的砂礫中,是個夜貓子,喜歡晚上出來活動。
地紋芋螺是所有芋螺中殺人數量最多的,雖然外形看上去并沒有什麼特點,但地紋芋螺的毒液并不是靠人類吃下去才發作,而是主動進行攻擊像蛇一樣注射到人類身體中。
地紋芋螺有一個特化型的牙齒,其實是一根帶毒的尖刺,這根尖刺主要用來幫助地紋芋螺捕食魚類。
它會將牙齒發射出去,刺入魚類身體內部,平均單支「牙齒」僅有0.06-0.2毫克的毒液。
就這個排毒量,甚至還沒有一滴水多。
牙齒每發射一次,就會斷掉,然后又會重新長出來。
但地紋芋螺蜇人的平均致死率卻達到了百分之四十五。
這個致死率足以秒殺所有的海洋毒物,澳洲箱水母也只能在它之下,吊打大部分的毒蛇。
帶毒的動物,沒有幾個能超過這個數據。
這個致死率放在全世界都是非常炸裂的存在,并且至今都沒有抗毒血清。
若不幸被地紋芋螺蜇傷,只能靠呼吸機來維持生命。
那麼為什麼不去研究地紋芋螺的抗毒血清?并不是不研究,是研究不了。
地紋芋螺的毒素主要為神經毒素,其中包含有四種阻礙神經接受信號的主要毒素。
分別是突觸前神經毒,突觸后神經毒,鈉離子通道神經毒,鈣離子通道神經毒。
這個毒素成分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完全阻斷神經之間的信號傳遞,讓身體所有部位不受控制。
并且各種毒素之間的差別很大,有些南轅北轍,這樣的毒液抗毒血清很難進行研究。單一動物是很難制備出同時抵抗這麼多種毒素的血清。
大家可能不知道,一般的抗毒血清都是給馬注射毒液之后,讓馬自己產生抗體后抽血分離出純凈抗體做成血清。
這里我們以羊為例,比如說我們給羊注射了地紋芋螺的毒液,做出的血清可以中和突觸前神經毒的毒素,但卻對突觸后神經毒一點作用都沒有。
所以想研究出地紋芋螺的抗毒血清是非常非常困難的事情。
著重講一下鈉離子通道神經毒,這種毒素目前除了一些節肢動物比如蝎子蜘蛛和地紋芋螺以外,蛇類當中只有藍長線珊瑚蛇才有這種毒素。
并且雖然同為鈉離子通道神經毒液,但藍長線珊瑚蛇的鈉離子通道神經毒的成分和其他這幾種包括地紋芋螺的毒液都不太一樣,屬于一個世界唯一性的毒液。
地紋芋螺的LD50其實對小鼠的毒性比較一般,數值是1.5毫克每千克,可以說是專門對付魚類的。
那麼對人類來說效果怎麼樣呢?
非常遺憾地是,人類對地紋芋螺的毒液敏感度非常高。盡管地紋芋螺的單支牙齒的含毒液量只有0.06-0.2毫克左右,但對人來說,只需要不到0.05毫克就可以致死。
藍環章魚的河豚毒素對人類來說已經是非常致命了,但地紋芋螺的毒素對人來說更加可怕,比河豚毒素發作速度還要快,致死率也高出一大截。
平均發作致死時間為2小時24分鐘,但百分之三十三的人都死于一小時以內。甚至創下了被地紋芋螺蜇傷后,12分鐘致人死亡的記錄。
這個記錄足以秒殺所有海洋毒物,即使是眼鏡王蛇來了都得叫一聲大哥。
地紋芋螺的致死率到底有多可怕?
在被記錄過的27例地紋芋螺蜇傷案例中,有18人死亡,換算一下有百分之66的致死率。
即使是非洲最致命的黑曼巴蛇,都得大呼惹不起。
即使在被地紋芋螺攻擊之后及時救治沒有去世,還會出現非常嚴重的癥狀。其中未死亡的九人當中,有八例為重癥,僅一人為輕癥。
被地紋芋螺攻擊之后,受害者往往會出現和被毒蛇咬傷相似的癥狀,比如眼瞼無力,睜眼困難,傷口部位感覺不明顯,呼吸不暢,意識渙散,有時候會因為肌肉麻痹導致心臟停跳而死亡。
這些癥狀是不是和神經毒的毒蛇很像?其實神經毒蛇的毒液中,也不外乎就這幾種毒素。
比如我們熟悉的銀環蛇,以及世界最毒毒蛇內陸太攀蛇都是含有神經毒的蛇。
銀環蛇有著和地紋芋螺一樣的突觸前神經毒和突觸后神經毒,而內陸太攀蛇則在神經毒的基礎上增加了凝血酶原激活物,在讓人失去肌肉力量的同時造成凝血障礙和異常。
都是十分致命的毒物。
而且作為神經毒素,被地紋芋螺蜇傷后是沒有明顯的感覺的,這就導致人們在被地紋芋螺蜇傷以后,很難發現自己已經中毒,從而錯過最佳救治時間,導致死亡。
就毒液殺傷性來說,地紋芋螺是妥妥地殺人于無形的世界第一致命殺手。但因為地紋芋螺數量和分布都并不大,平時我們都是很難見到的。
地紋芋螺所分布的區域都在潮汐區,并且水位相對較深,在退大潮的時候如果大家想要下海游玩,一定要記得穿著鞋子,不要赤腳進入到海水中,避免直接踩到地紋芋螺導致蜇傷。
如果實在不幸被地紋芋螺蜇傷,一定要即使就醫,保證最佳搶救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