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農歷七月十五中元節這天,湖北恩施利川獅子壩鄉的某個小村落曾發生這樣一起離奇的事件。
約摸傍晚6點左右,天色已經摸黑,農婦王金平來到自家的田里喊丈夫和孩子回家吃飯。
然而她在農田環視一周卻不見丈夫身影,只有不遠處的小兒子留在一邊自顧自地玩著。王金平喊了幾嗓子,仍舊不見丈夫回應。
這時候王金平開始嘗試往玉米田里去尋找,卻不料遠遠看到地上躺著一具模糊的身體,從衣著打扮看就是自己丈夫。
王金平開始快步跑去,一邊跑一邊喊丈夫的名字,仍舊沒有回應。
跑近一看,王金平當即被嚇了一大跳,只見丈夫臉色鐵青四肢僵硬,再看他的周圍竟是一截一截被打死的蛇,粗摸看去竟有近20條。
此時王金平下意識地就知道丈夫是被毒蛇咬了,且是當地有名的野雞項蛇。
她又嘗試捏了捏丈夫的人中,一邊大聲呼喚丈夫的名字一邊使勁搖晃他的身體。
可不論她怎麼呼喚,丈夫仍舊一動不動,探探鼻吸,連呼吸都沒有了,身上僅留下些許輕微的余溫。
很快消息就傳開了,警察也第一時間趕到并封鎖現場,同時法醫對現場與死者進行勘驗。
從現場的痕跡來看,一大片的玉米被壓倒,地上也是凌亂一片,四處可見破土的土塊、草皮,最令人不寒而栗的是現場竟然擺著一大片蛇的尸體,隨處可見蛇被打爛的血肉,一邊的鋤頭還閘著一條蛇被攔腰截斷,鋤面布滿了葷腥的血跡。
這時候警察又耐心地嘗試把蛇的尸身還原,最后得出的結果令在場的所有人都倒吸一口涼氣,竟整整有17條野雞項蛇。
據法醫現場勘驗死者身體,死者全身留下9處蛇的咬痕,對比現場,應是野雞項蛇留下無疑。
同時法醫作出推斷,死者遭遇了毒蛇群攻擊,在與毒蛇打斗過程中不幸被咬中多處,雖拼死搏斗,但終究沒打過源源不斷來襲的毒蛇,劇烈的運動加速了他血液內蛇毒的蔓延,并導致他毒發身亡。
盡管在場的辦案員警大多見多識廣,可這樣離奇的事件對他們絕大多數人來說還是生平僅見。
離奇的地方在于蛇咬死人的事常見,可是被一群毒蛇攻擊,除非你掉進了蛇窩里,否則真是咄咄怪事。
要知道山間毒蛇猛獸大多都是獨來獨往的,領地意識極強,怎麼會出現這麼多的毒蛇?
另外毒蛇看到人時,正常反應都應該是夾起尾巴逃命,可從現場打斗來看,分明就是前赴后繼地與死者進行過一場殊死搏斗。
程德明死后,從現場的痕跡和他老婆還有當地人的描述來看,他當時被毒蛇咬死無疑。
據當時特意針對程德明案的專家解釋,程德明死于毒蛇追殺只是意外,與他抓蛇被蛇報復并無必然關系。
寓言里《農夫與蛇》的故事我們都知道,蛇是冷血動物,不會報恩,自然也不會記仇,更不會成群結隊的報仇。
目前科學上已定的一般常識是只有哺乳動物才具有類似人的高級思想,擁有悲歡喜怒,懂得感恩,也會記仇。比如有人從小收養老虎,老虎長大后會與人產生感情,并不會恩將仇報把撫養自己的人作為捕獵對象。
而同樣的例子在蛇這類冷血動物身上卻并不適用。
之前曾有這樣一個新聞報道,某位女士養了一條黃金蟒作為寵物。人蛇之間從小就朝夕相處,蛇看起來十分乖巧,也會嘗試和主人玩耍,女主還自以為她的寵物是有思想的,和自己培養出了感情。
不料有一天蛇突然不吃東西了,一到晚上就喜歡用身軀盤著她睡覺。女主人大慌,還以為是自己的寵物生病了在向自己求助,趕緊跑去問寵物醫生。
沒想到醫生一聽,當即嚇得汗毛直立勸她趕緊離開它的寵物。
原來這條蟒蛇不吃東西,并不是生病了。它之所以不吃東西是在清空自己的胃,而之所以總是盤著女主人的身體也并非向她求助,而是在丈量女主人有多大,琢磨著怎麼把她一口吞下去。
可憐女主人還以為人蛇有情,卻不料不知不覺間自己已經成為了這條冷血畜牲的捕食對象。
以上兩個例子也就是說冷血動物如蛇,是沒有情感思維的,自然不存在記仇報復一說,即使有仇也是當下就報。
在王金平丈夫死亡的現場,當大家聽說他是被毒蛇群攻擊致死的時候,現場當即就有人指指點點。
辦案員警了解到,原來死者程德明還是遠近聞名的蛇王,前幾年靠抓蛇謀生,按照村民的說法他的死是因為害死了太多蛇引起了蛇的報復。
莫非這程德明的死還真像村民們說的因為他抓蛇被蛇報復了不成?
當初程德明死后,家人在第二天就把他安葬在了后山腳下。
原本村中所有人都以為關于程德明的事已經告一段落,可不久一個可怕的事就在村里傳開了。
在程德明死后不久,開始進入盛夏。
一天村里的某位村民傍晚時分恰巧干完農活路過他的墳地,沒想到老遠就聞到一股濃濃的腥味兒,還依稀聽到草里有唏唏嗦嗦的聲音,尋聲望去當即把他嚇得腳下一軟差點一屁股坐在那兒。
只見不遠處程德明的墳地上竟然有黑壓壓的一大群蛇像「開會」一樣盤在那兒,周圍還有一大群蛇立起蛇頭,吐著杏子警惕著周圍。
這位村民心呼「活見鬼了!」,嚇得一路疾跑回了家,就怕蛇追來。
回村后,當他把自己所看到的事告訴大家時,所有人都嚇得后背發涼。
對此專家根據走訪目擊者作出分析,大家言之鑿鑿所看到的毒蛇聚會,大多是在3——9月發生,而這個時間點恰恰是蛇類開始從冬眠中醒來進行覓食、交尾和活動的高頻時期。
尤其是在6至9月份,蛇類抱團交尾的機率會大很多。蛇不僅怕冷,也會怕熱。所以冬天蛇會習慣于群聚在一起,通過相互體表接觸以減小溫度散失。
等到第二年春天它們破土而出身體恢復溫度,下意識會近水樓台的尋找配偶交尾繁育后代。
而夏天天氣炎熱,一旦溫度超過35度也會受不了,也會嘗試尋找陰暗潮濕的地方避暑,諸如草叢,地洞,荒墳之類。
聚集的蛇多了,等到溫度下降到它們舒服的溫度,醒來的時候它們也會下意識地就近尋找配偶交尾。
也就是說當地人言之鑿鑿看到的程德明墳頭有蛇「開會」,不過是巧合而已,恰恰遇到了蛇群休眠醒來之后的抱團交尾而已,這是小機率事件。
據當地人和程德明老婆王金平透露,程德明生前曾被毒蛇追殺了好多年,他的死并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大機率事件。
關于程德明曾被毒蛇追殺的經歷大概如下:
80年代的時候,城市小資與做生意的人流行吃野味,其中最熱門的就是蛇肉,漸漸催生出了一條買賣供應鏈。
那時候農村干活,一年也賺不了幾個錢,可運氣好能抓到一條一斤起重的菜花蛇,起步便是十幾二十塊以上,比家里務農一個月都強。
在利益的驅使下,程德明成了村里第一個抓蛇的人,漸漸通過抓蛇賣了不少錢。
1986年4月的一天,同村的另外兩位朋友眼紅他抓蛇賺那麼多錢,遂唆使他帶上他們兩位一起去漲漲見識。
三人提著袋子和工具便上了山,來到了一處叫做菜家坪的小山林。
就在程德明正在低頭打草驚蛇的時候,突然被腳下吐著杏子直勾勾沖他而來的一條紅花野雞項蛇嚇了一跳。
這種蛇有毒,大多不長肉,肉不好吃,所以基本沒人要。程德明當時沒多想,只是順手抄了工具便將它亂棍打死,畢竟是毒蛇,心想打死一條是一條免得咬到人。
不料這一打,就像捅了馬蜂窩一樣。就在幾人剛踏出幾步,從那條毒蛇出現的草叢一下子又竄出七八條毒蛇,矛頭直指他們滋著門牙朝他們咬來。
三人當即嚇得撒腿就跑,騰出空間后便抄起工具又打起來。不料打死七八條后,更多的毒蛇又密密麻麻像潮水而來。
三人被嚇得夠嗆,但程德明畢竟見多識廣,關鍵時刻還是他穩住了場面帶著大家「且戰且退」,一邊往回跑,一邊用工具掄打地上的毒蛇殺出一條血路。
這群毒蛇就這樣一路前赴后繼地把他們追到下山的路口才戛然而止,被打死的蛇擺滿了整條山路。
三人回去后,馬上把此事告訴了村里人,讓村里見多識廣的老人拿拿主意。剛開始村里人還不信,以為「哪有那麼邪乎?!」
可是當大家將信將疑地再次來到三人曾經「人蛇大戰」的地方,這才被眼前的景象嚇得目瞪口呆。
只見地上,草里,路邊,放眼望去,黑壓壓被打死了一大片的蛇,仔細一看竟然還都是紅花野雞項毒蛇。
這一下事實擺在面前讓大家不得不信。
要知道以往這種毒蛇,要找到一條都難,這次一下就被他們打死整整73條。
血淋淋的經歷在前,縱使程德明膽子再壯此時也早已被嚇得驚魂未定,當即就連連點頭稱是,承諾從此金盆洗手再不抓蛇。
程德明與自己的兩位朋友當初遇到蛇群攻擊又作何解釋呢?
專家解釋,這確實和程德明抓蛇有關,但卻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
原來程德明平時抓的都是菜花蛇,然而這類蛇雖無毒,恰恰卻是毒蛇諸如野雞項蛇的天敵,平時多以野雞項蛇等毒蛇為食。然而如松花蛇等菜花蛇在遭遇攻擊時,它的腹部腺口會射出一股伴有刺鼻臭味的腺液用來嚇唬天敵以保命。
這種腺液無毒,但是對于將它視為天敵的野雞項蛇來說那就是致命的危險信息,一般遠遠聞到就逃之夭夭了。程德明既然常抓菜花蛇,他的工具上多少會沾染了這種腺液。
那麼按道理來說毒蛇聞到這種味道應該逃跑才對,為什麼會主動攻擊他們三人呢?
專家分析程德明三人多半是遇到了毒蛇罕見地抱團交配了。蛇一般是不會主動攻擊人的,除非它認為遇到致命威脅。當程德明三人路過某個草叢間時,卻沒有想到草叢里藏著一窩正在抱團交尾的毒蛇。
毒蛇正在酣暢淋漓地與配偶交尾,警惕性會大大降低,等到反應過來時,程德明已經來到它們的面前,攜帶的菜花蛇腺液信息素讓這些毒蛇感受到了致命危險,所以便打算反戈一擊,臨死反抗洶涌般地咬向三人。
這樣一來真相大白,也就是說程德明連續5次所謂被毒蛇追殺,都是因為他身上沾染的這些信息素。這種信息素,人的嗅覺聞不到,但對蛇來說卻十分刺鼻、濃烈。
鄉間野地的很多草叢,看起來波瀾不驚,實際上很多地方都暗藏危險藏著毒蛇蟲獸。普通人走過來,蛇大多受到驚嚇會逃之夭夭。
然而類似于程德明這類特殊的人靠近,猛不防地只會讓蛇感覺天敵來襲,非但不走,可能還會伺機狠狠地反咬一口。
而至于程德明死時毒蛇群沒有攻擊他的兒子,并非說毒蛇真的記仇報復程德明,而是因為他兒子身上并沒有讓毒蛇感受到威脅的信息素,所以毒蛇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他。
關于蛇的那些事,還有后續。
按照程德明老婆王金平的說法,丈夫程德明經此一事后,確實痛下決心金盆洗手了兩年多。
可大概是到了1989的時候,家里因為沒有丈夫抓蛇收入少了一大截。這時候丈夫程德明又了解到市面上菜花蛇竟然漲到了30塊錢一斤。
在金錢的誘惑下,程德明最終還是沒有堅守那個曾經立下的隱晦承諾,又開始重操舊業上山抓蛇。
1989年剛剛入夏,程德明在田里抓到了一條足足有2斤多重的松花蛇,正高興得咧不停嘴。
突然,腳下一陣劇痛,急眼望去,竟然是一條青竹蛇死死地翻騰著身子咬住了他的小腿。
程德明大驚,只能趕緊把蛇踩死,簡單包扎后帶著青竹蛇尸體回了家,在老婆的陪同下第一時間去了醫院。
結果出師不利,重操舊業之后第一次抓蛇,就讓蛇給咬了一口,抓的蛇賣的錢還不夠自己看醫生的錢。
原本這時候程德明還沒有多想,以為只是自己時運不濟,湊巧踩到了青竹蛇而已,可接下來陸續發生的事卻讓他越想越邪乎,徹底金盆洗手離開抓蛇行業。
8月的一個下午,程德明再次在山林里看到了一條很肥的松花蛇,就在抓蛇的時候,不經意間一手按在了一塊石頭上,馬上又是一陣刺痛從手指傳來,趕緊一看,又是一條野雞項蛇嗖地一下消失不見,手指上已經被咬的留下兩個黑洞洞,很快開始往外冒黑血。
由于看到了是野雞項蛇無疑,所以程德明沒有著急去追打它,而是第一時間擠出毒血,包扎手指,然后飛快地去就醫。
經此一事,程德明再不敢掉以輕心,聯想起兩年前的那件怪事,暗下決心再也不抓蛇了,否則自己的命怕是要沒。
其實這事說來也邪乎,程德明在遭遇兩年前那件事前,幾乎抓蛇就沒被毒蛇咬過,可這一年被毒蛇咬的次數,一下就2次,想想就讓人心里發毛。
然而即使程德明接下來確實金盆洗手沒再抓過蛇,可毒蛇卻像惡咒一樣死死地纏上了他,在接下來的時間里,一直到1990年,他竟然又被毒蛇咬到過3次。要麼是鄉野小路走路時,要麼是田里干活時。
要知道程德明之前抓蛇時,要被毒蛇咬上一次都難,可這不抓蛇了卻還被毒蛇咬了3次,這實在是咄咄怪事。
就這樣,程德明2年被毒蛇咬了5次的事又在十里八鄉傳開了。
接下來程德明的日子過得并不輕松,外出時整天提心吊膽,就怕自己再被不知道從哪里鉆出來的毒蛇咬。
時間來到1991年中元節。
下午的時候,程德明和老婆帶著孩子來到菜家坪自家田地干活。
剛下田時他就敏銳地注意到有幾條野雞項蛇在田里四處亂竄,但是因為有前車之鑒在前,這次他沒有去打蛇,而是離它們遠遠的。
就這樣相安無事了幾個小時,在夕陽西下的時候,地里還有一點活沒干完,于是夫妻兩便商量王金平先回家燒飯,丈夫帶著孩子晚點回。
可就在王金平剛回家沒多久,這時候田里原本藏起來的野雞項蛇就像發了瘋一樣朝他咬來,程德明揮舞著鋤頭錘打,一下砸死一條。
可田里的毒蛇就像潮水一樣越來越多,程德明自知大禍臨頭,但不愿禍及自己不遠處玩耍的兒子因此便一個人跑向玉米地把毒蛇群引開。
到了6點多的時候,家里做好飯的王金平等了許久不見丈夫和兒子回來,遂心生疑惑來田里。
不料到了地里,只看到兒子一個人在玩泥巴,卻不見丈夫的身影。四處尋找之后,終于在玉米地里找到了倒在地上,身體已經僵硬的丈夫程德明。
放眼望去,到處都是被丈夫程德明打死的毒蛇的尸體……
鄉間野地的很多草叢,看起來波瀾不驚,實際上很多地方都暗藏危險藏著毒蛇蟲獸。普通人走過,蛇大多受到驚嚇會逃之夭夭。
然而類似于程德明這類特殊的人靠近,猛不防地只會讓蛇感覺天敵來襲,非但不走,可能還會伺機狠狠地反咬一口。
而至于程德明死時毒蛇群沒有攻擊他的兒子,并非說毒蛇真的記仇報復程德明,而是因為他兒子身上并沒有讓毒蛇感受到威脅的信息素,所以毒蛇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他。
至此程德明被毒蛇追殺報復而死的謎團揭開,至此所有的一切終于真相大白,但是回想程德明的遭遇,也算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咎由自取。
整件事,程德明本身有錯,而吃蛇的人也罪責難逃。記得姚明曾經代言過一個呼吁人們不要吃「魚翅」的廣告,里面他的話一語中的——「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有人抓野生動物歸根到底還是因為有人吃,因此從關系鏈上來說,并非毒蛇殺了程德明,而是吃蛇的人殺了程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