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印度尼西亞雅加達蘇門答臘島韋坎巴斯國家公園的蘇門答臘犀牛保護區誕生了一只蘇門答臘犀牛!它是今年該國出生的第二頭蘇門答臘犀牛,但即使是這樣,全球的蘇門答臘犀牛總數也不足50只。這個極度瀕危的物種似乎迎來了危機中的新希望?
這頭新生的雄性幼崽的母親叫做黛利拉 (Delilah),它在預產期的前10天自然分娩了。印度尼西亞環境和林業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它是在凌晨自己產下幼崽的,預計出生后四個小時,保護區的工作人員才在森林中發現了它和它的幼崽。
國際犀牛基金會表示,比預計時間早10天的生產已經夠讓人震驚了,更震驚的是保護區工作人員早上發現母子倆牛的時候,黛利拉已經很自然的開始給幼崽哺乳了,而且幼崽當時已經站立著了,看來黛利拉雖然是第一次生產,但母性讓它天然的懂得如何照顧幼崽。
這只幼崽體重約25千克,目前母子正在接受監護,情況良好。
比起自己的孩子,黛利拉其實才是蘇門答臘犀牛的希望。
它于2016年在該保護區出生,是第一只在該保護區內出生和分娩的犀牛媽媽。國際犀牛基金會稱其為「育種計劃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也是目前為止,世界上第三對成功產下后代的繁育者。
它的對象是一頭名叫哈拉潘的雄性。哈拉潘此前住在辛辛那提動物園,并于 2015 年被轉移到該保護區,轉移它的目的是希望它能夠參與繁殖。哈拉潘也是最后一頭生活在東南也以外的蘇門答臘犀牛。
可能是電波對上了,黛利拉和哈拉潘在交配之后,它就立即懷孕了。黛利拉在懷孕第460天分娩,比一般的470至479天要早。此前的其他犀牛之間的一些繁殖嘗試都是以流產告終,不然也得嘗試很多次才能懷孕。國際犀牛基金會表示,這也是該保護區在經過8年的嘗試后首次取得成功。
蘇門答臘犀牛的每一次誕生都是保護者們多年努力和國際研究與合作的結果,每一次誕生都是該物種免遭滅絕的最大希望。畢竟該物種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現存的成年蘇門答臘犀牛僅剩30只,算上還不能繁殖和已經失去繁殖能力的個體,整個種群也不到50只。
蘇門答臘犀牛是現存的五種犀牛中體型最小的物種,它也是冰河時代披毛犀牛的后裔,是毛發最多的犀牛,其有兩個角、突出的皮膚褶皺,特征非常明顯。其他物種的犀牛的識別特征也很明顯,但很不幸的是,它們也都是極度瀕危物種。犀牛物種瀕危的主要原因很不出意外的是人類的偷獵,其犀牛角因為更貼近一些神話故事的設定,甚至比象牙還要受歡迎。
盡管各國對犀牛物種的保護措施都很嚴格,但其稀少的數量更刺激了一些偷獵者,因此對它們的偷獵活動從未停止過。非洲的一些保護區的工作人員甚至會在保護犀牛的工作任務中被偷獵者槍殺,這樣的案例還不少。
無論如何,這個瀕危的物種能誕生新成員都是值得高興的事情,但這種情況下實在是沒辦法保持樂觀。不到50只的個體意味著任何的意外都可以斷送該物種的未來。
保護野生動物的人類的職責,因為它們的苦難就是人類造成了。如果沒有它們,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也會以各種形式枯竭,因此不要總去質疑這些偉大的保護工作,人類社會一直都是以人為本的,不能因為遭遇了一些不好的事情就總是惡意去揣測。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