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態環境逐漸向好,這些年來我們可以直觀地感受到野生動物的數量在增多,就拿野豬為例,過去即便是農村地區也不常見,而今已經多到局部地區泛濫了,以至于在2023年6月30日這天,野豬被「除名」了,不再屬于「三有」保護動物。
野豬的數量在激增,據調查,全國的野豬數量已超過120萬頭,這直接導致相關的目擊事件越來越頻繁發生。就比如南京這座古城,就因為頻頻遭到野豬的造訪,而喜提「野豬之城」的稱號。
深圳毫無疑問是一座現代化大城市,人口數量多,城市化程度高,一般來說,這樣的大城市里野生動物數量和種類會相對稀少的,但隨著動物保護意識逐漸深入人心,加上人們也不斷在探索人與動物的相處之道,城市對于動物來說已不再是禁地了。
深圳梧桐山是一處環境比較優越,受眾多野生動物喜愛的地方,在這里人們已經不止一次發現豹貓、小靈貓、赤麂、花面貍等野生動物了。而近期,梧桐山上的一頭野豬又再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在我們的印象中,野豬算得上是一種比較兇猛且不近人的野生動物,往往人們還沒有靠近它,野豬嗅到了人類的氣味早就逃之夭夭了。以往一些即便是誤闖了人類活動區域的野豬,精神也會高度緊張,通常不是被嚇到亂竄,就是產生應激反應而攻擊人。
但是梧桐山上的這頭野豬,卻一反常態,在面對游客們的圍觀時,不僅沒有逃跑,而且還悠閑地接受人們的投喂,從一頭野豬硬是被投喂成了「寵物豬」,過上了「飯來張口」的生活。
在梧桐山凌云道旁,許多游客圍在了一起,而圍觀的對象就是一頭野豬。從體型來看,該頭野豬不算大,約莫六七十斤的樣子,圍觀的游客比較多,時不時有人拿出自己的面包、餅干投喂給它吃。
野豬也是不挑食,就地大快朵頤了起來,游客給什麼它就吃什麼,乍看之下一副人與動物和諧的樣子,也有不少游客表示,自己上梧桐山的目的就是為了看野豬。
根據公園的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并未接到有游客被野豬傷害的案例,但提醒游客,為了自身安全起見,最好還是要跟野豬保持一定的距離。
雖然野豬長得跟家豬差不多,一副人畜無害的樣子,而且深圳梧桐山上接受人們投喂的這頭野豬,表現得也的確比較溫馴,并不兇猛,也沒有對游客發起攻擊,但本質上,野豬還是一種兇猛的野獸。
東北農村里有句老虎,叫「一豬二熊三老虎」,說的就是野豬對人類來說的危險程度,甚至超過了熊跟老虎這兩種猛獸。
野豬屬于雜食動物,什麼都吃,所以天生沒有老虎這類捕食者謹慎,對人也比較缺乏敬畏,一旦被刺激到,會變得十分暴躁,從而變得極具攻擊性。所以在一些資深的老獵人眼中,野豬確實比虎還要危險。
現實中不乏野豬傷人的案例,比如黑龍江伊春市的農民李某明,和老伴下地撿黃豆的時候就遭遇到了野豬攻擊,被拱翻之后傷得不輕;還有湖北十堰青峰鎮的老人詹某珍,干活中同樣也遭到了野豬的攻擊,差點丟了性命。
2012年曾有一項基于全球范圍內的調查研究,記錄下了1825-2012年間的野豬傷人事件,受害人數高達665人。這些數字,足以證明野豬的危險性,所以當我們目擊到野豬的時候,盡量避開它們,切莫過度接觸,更不要主動去投喂它們,以免遭到攻擊。
有些人投喂野豬,是出于新奇;有些人投喂野豬,是出于有趣;也有些人投喂野豬,是出于想要保護它們,給它們提供食物的目的。
然而事實上給野生動物投喂食物,不僅不是對它們的保護,更是害了它。比如野生動物救護人員曾在南京中山陵附近救助過兩頭野豬,但因它們被人們喂養過一段時間,最終導致無法野放。
給野生動物投喂食物,會潛移默化改變它們的覓食習慣,甚至能改造它們的性格,從而影響它們再次融入野生環境。
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峨眉山的猴子,起初峨眉山的猴子是比較避人的,基本上不會主動接觸人類。自從峨眉山對外開放之后,游客不斷,就有人開始給猴子投喂食物,隨著前來討食的猴子越來越多,當地的猴子飲食習慣就被改變了。
相對于野果樹葉來說,人類帶來的精致食品不僅美味可口,而且得來全不費工夫,漸漸地,這些猴子的嘴巴就被養刁了,身體也養懶了,它們成群盤踞在游客必經的山道上,等待投喂。不給就搶,儼然一副流氓的做派,自然也就被冠上了「流氓猴」的稱號。
原本令人喜愛的猴子,成了人們厭惡的「流氓猴」,歸結原因,還是怪人類自己。長期的投喂改變了猴子的飲食習慣,使得它們越發變得懶惰,不愿意主動去野外覓食。
野生動物最好的家園是大自然,所以不打擾、不投喂才是對它們最好的保護,猴子一樣,野豬也是一樣。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