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年初,熱鬧的春節即將到來,四川東升村家家戶戶開始殺豬宰羊,準備年貨。
可還沒高興多久,就有村民發現不對勁:「扔進豬圈的肉骨頭怎麼全都不見了?」
大家一傳十十傳百,突然感覺此事不簡單,因為似乎不止一戶人家發生這樣的問題,多戶村民都遇到了骨頭離奇丟失的怪事。
「這到底是什麼情況?」此事很快引起恐慌,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著,將懷疑的目光投向了當地的盜賊。
外地人可能有所不知,由于肉骨頭可攪碎做肥料,又能當廢品售賣,村民們殺豬后,都把不要的骨頭堆在豬圈里,等著開春再拿出來。
這下骨頭都不見了,如果不是小偷出沒將骨頭偷走,那就只剩一個可能:森林里吃肉的猛獸下山覓食來了!
那麼,到底是什麼「怪東西」突然造訪東升村?他(它)為何單單只要肉骨頭?村民們能否揭開骨頭丟失之謎?
為防止這樣的事情再發生,晚上一到七點村口大燈就打開警告,大家也開始輪番守夜,查看情況。
但不知為何,從那以后,東升村再也沒有發生過肉骨頭被盜的事情,村民們的警惕性逐漸放低。
然而,就在大家以為「盜賊」已經當起縮頭烏龜,不敢出來時,怪事又發生了。
時間來到2月4日晚六點左右,村民陶德芬正在洗菜做飯,就在她走出院子倒水的時候,突然發現荒地里有一個黑影在晃動。
定睛一看中間部分還有一道白,好似一個人,趁著夜色朦朧,穿了白衣服飄在草叢中。
頓時陶德芬驚出一身冷汗,冷水潑在腳上都沒察覺,等回過神來,嚇得丟下盆就跑回屋里,麻利反鎖大門。
隔著厚厚的棉服,都感覺到心臟在砰砰直跳,可耐不住好奇,她還是悄悄打開了一條門縫偷看。
這時黑影仿佛又變幻了形態,四肢軟綿綿地趴在地上,就像一只動物在行走。
擔心是自家的豬偷跑出來了,她便扯著嗓子喊道:「老李,老李,你快去看一眼怎麼回事?」
老李名叫李廷忠,是陶德芬的丈夫,聽到呼喊立即跑出來查看。
確定遠方真有異常后,當即決定:「過去看看,萬一真是豬跑出來了,那就虧大發了。」
在農村一只豬可能代表著好幾個月的收入,這事馬虎不得,老李隨手抄起一根棍子就往荒地趕去。
可就在路過自家豬圈時,突然感覺到不對勁,自家養的大黑豬不是好好的呆在圈里嗎?怎麼可能會在那里出現?
他緊張地數了數豬的數量,又轉頭看看黑影,結果發現不知何時,黑影竟然離奇消失了,荒地里只剩一片寂靜。
老李脊背一涼,額頭開始冒汗,等反應過來,嚇得撒腿就跑。
回到屋里好半晌,他才從剛剛的氛圍中緩和過來,妻子絮絮叨叨地問他:「該不會是什麼靈異事件吧?」
但老李卻搖了搖頭,他看得較為真切一些,那個黑影似乎與野豬和野熊更為相像。
野豬
「要真是這樣,那村民們可就危險了,這兩種野獸傷到人可不一般!」
李廷忠會這樣想,其實并不稀奇,因為此前村子周圍就發生過野獸咬人事件。
首先說說東升村,東升村位于四川省雅安市的寶興縣,這里山巒重疊,森林密布,獨特的氣候環境打造了一個種類豐富的動物樂園。
據報道,山里除了常見的鳥蟲蛇蟻外,還有頻繁出沒的野豬和藏于深山的棕熊。
棕熊
而2004年11月,鄰村就有一位村民上山撿柴,突然遭遇棕熊襲擊,被咬成了重傷。
到了2006年5月,高陽鎮又有一位村民放羊時,遇到了黑熊,還好被人發現才撿回一條命。
兩個真實的例子都在告訴大家,山上有猛獸出沒,老李懷疑,肉骨頭被盜可能就與棕熊有關。
他的心里七上八下的,剛想出去通知其他村民,就被家人攔了下來。
「吃了飯再去吧,不急這一時半會兒。」
老李想了想也覺得有道理,端起飯碗狼吞虎咽起來,可才吃了幾口,怪事又發生了。
屋外的狼狗突然發瘋似地吼叫起來,一聲比一聲急促,好似見到了什麼可怕的東西。
老李有些害怕,便叫其他人出去看看,可大家早被嚇得瑟瑟發抖。
聽著動靜不斷從院子傳來,他們有些按捺不住了,擔心萬一真是野獸,那家里的狼狗和豬不就遭殃了嗎?
握緊拳頭,老李決定出去看看,他小心翼翼地推開門,結果什麼也沒發現。
看見自家狼狗縮在角落,緊張兮兮的盯著一個廢棄豬圈,他意識到情況不對,提起鋤頭就躡手躡腳的來到了圈門邊。
圈門剛好半開著,老李趴在門口一看,頓時如遭電擊,里面還真有一個巨大的黑影,緩慢爬行著。
這是什麼?老李嚇得倒退一步,拿出手電筒就朝黑影照去,四目相對的瞬間,黑影也被嚇得直愣愣地看著他。
老李這才發現,造訪豬圈的根本不是什麼棕熊,而是一只憨厚可愛的大貓熊,毛發黑白相間,面容人畜無害。
不過,這只深夜出現的貓熊卻有些不太對勁。
看見老李出現在眼前,它只是愣了一下,緊接著就旁若無人地吃起東西來,嘴里不斷發出「咔咔」的響聲,就像在嚼硬竹子一樣。
可老李家的圈里,除了那堆肉骨頭,就只有一堆干草和蘿卜,它吃的還能是什麼?
借著微弱的手電筒光,老李終于看清,它津津有味啃咬著的,正是骨肉上殘留的碎肉。
一直以來貓熊不都是吃素嗎?老李被這一幕嚇得目瞪口呆,腦海里頓時閃過無數畫面,但怎麼也記不得,貓熊是食肉動物。
而且,以前村里也來過野生大貓熊,它們跑到農戶家都是偷吃一些土豆和玉米,從來沒見過它們傷害家畜。
以為自己眼花了,老李趕緊揉了揉眼睛,但映入眼簾的,還是大貓熊啃骨頭的場景。
聯想到前幾天的骨頭事件,老李心生疑惑:難道大貓熊餓極了,也開始亂吃東西了?
可有一點讓人想不通,它旁邊堆放的不就是蘿卜嗎?為何它會放著汁水飽滿的蘿卜不吃,偏偏對肉骨頭感興趣?更何況山上還種有很多箭竹。
太多的疑問縈繞著老李,老李開始隱隱擔心,這只吃肉的貓熊會對村民們造成傷害。
在他愣神之際,家人也悄悄來到豬圈邊,對著貓熊開始議論起來。
很快,這件事便傳得人盡皆知,村民們紛紛聚集過來,只為一探究竟。
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大貓熊依舊不管不顧地吃著東西,大家不停湊過來看熱鬧,更有甚者還拿出了手機。
閃光燈在這個小小的豬圈里不停亮起,剛開始老李還擔心,會因此激怒大貓熊,卻不料是自己多想了。
它根本不怕這些東西,吃完一塊骨頭,轉身又拿起了另一塊。
村民們看到,爆發出哄笑的同時,還大聲的討論起來。
「不是說貓熊很膽小嗎?風吹草動就會逃跑,怎麼這只?」
「對呀,太奇怪了,你瞧它還自己挑揀吃的。」
在大家的注視下,大貓熊端坐在骨頭堆旁,一根一根撿起來,發現肉多的,就塞到嘴邊,用牙齒慢慢刮著上面的肉末和脆骨。
如果不是發光的眼睛和厚厚的肉墊,大家還以為,這是人扮演的,不然怎麼會那麼聰明。
看到這大家有了和老李一樣的擔心,害怕貓熊性情大變,開始攻擊人類。
特別是當一只狗好奇地走向它時,它還齜著牙,伸出手去拍打小狗。
小狗嚇得「嗷嗷」直叫,幸好主人眼疾手快,將狗抱離,不然后果難以預料。
這一幕令在場的人倒吸一口涼氣,感覺再這樣下去,事態會愈發嚴重,便趕緊聯系了當地的林業局。
此時距發現貓熊已經過去三個小時,林業局和森林公安的工作人員趕到現場時,天色已經完全變暗。
而大貓熊幾乎沒停過嘴,一直在那吃東西,老李趕緊說明情況,隨后好奇地問道:「它會不會是生病了?」
「為什麼這麼想?」工作人員看向他,他撓了撓頭,接著開口說道:「好像從坐在那就沒移動過位置。」
難道這不是病重的預兆嗎?這個信息點很快引起大家的注意。
專家慢慢挪動步伐,來到距離貓熊兩米左右的地方,觀察了一下基本情況,但是初步得到的結果卻是:「大貓熊沒病!」
首先它的鼻頭呈現濕潤狀態,眼睛也沒有發干,出現眼紅或者眼屎的情況,呼吸也非常正常。
最關鍵的是毛色黑白分明,并未出現干枯發黃。
不過要確定它的健康狀況,還得等進一步的檢查,專家剛想用攝像機放大看看,人群卻突然騷動起來。
原來剛剛大貓熊直起身來,東瞅瞅西看看,晃悠著圓滾滾的身子朝著大家走來。
以為貓熊要攻擊人類了,村民們嚇得紛紛后腿。
專家看著嘈雜的人群,擔心這樣會刺激到貓熊,便立即組織進行了疏散。
有些人賴著不肯走,專家趕緊講解了貓熊的習性:「它可不像表面看到的那麼溫順。」
要知道遠古時期它就叫食鐵獸,傳說還是蚩尤的坐騎,光這兩個名號,就知道這家伙不是「省油的燈」。
雖然看上去憨態可掬,與棕熊不同,沒有強勁的指甲和暴躁的性格,牙齒也因長期吃竹子,進化得十分平整,但發起怒來,兇狠異常。
只要覺察到不高興,或者有人進入它的領地,它就會主動發起攻擊。
2000年11月,成都市新都縣四中的一名國中生,翻越貓熊養殖基地時,被貓熊咬致全身皮肉裂傷。
2004年2月1日,北京學生在動物園游玩時,跳進貓熊館,被休息的大貓熊撲倒咬傷。
2007年8月4日,蘭州動物園的飼養員在喂食時,被突然發飆的貓熊揪住,右前臂肌肉被扯爛,左小腿被咬傷,整整縫了一百多針。
每一道傷口都在提醒大家,千萬不要激怒貓熊,村民們嚇得趕緊離開,現場只剩下老李一家和幾位工作人員。
看著貓熊慢慢朝著人群走近,大家的心也跟著懸了起來。
特別是發現攝影師為了記錄這一刻,忘記撤離時,所有人都嚇得屏氣凝神。
貓熊走到鏡頭前,對著攝像機就啃咬起來,這時攝影師才反應過來,一邊后退一邊說道:「你別過來,這不是骨頭,這是攝像機。」
奈何貓熊聽不懂,一個勁地追咬著攝像頭,而攝像師太過著急,突然間一個踉蹌摔倒在地。
眼看貓熊邁著蹣跚的步伐,緩緩朝他靠近,一些血腥的畫面已經在大家腦里生成。
老李見狀,趕緊叫兒子拿來過年的排骨,砍成一綹一綹地放到貓熊面前。
貓熊這才停下腳步,坐在地上抱起肉多的就啃起來,至此攝像師才松了一口氣。
「還好是餓了,不是在發飆,不然我就完蛋了。」
緊張氣氛過后,眼下還有一件事需要解決,就是大貓熊為何會跑到農戶家吃肉?
要知道,一直以來貓熊都是以竹子為食,并且有穩定的棲息地,一般與人類都是井水不犯河水。
突然造訪加上換了飲食習慣,會不會在代表什麼?
熟悉大貓熊的專家也不禁疑惑,印象中野生貓熊是一種非常機警的動物,見到人類或者遇到危險,第一事件就會逃跑。
要麼找個地方藏起來,要麼跑到樹上躲避,根本不會像這只,不但不怕人,還有些依賴人類,直接大喇喇的從人類手里接過食物。
在它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仔細研究了周邊的環境后,專家有了大膽的猜測。
這只登堂入室的貓熊,原本住在高山上,但因為冬天氣候寒冷,食物變的匱乏,它選擇下山覓食,來到了村里。
機緣巧合之下,吃了農戶家的肉骨頭,便以這個為食,白天在山上睡懶覺,夜間下山家家戶戶尋找食物。
但有一點讓人想不通,村子周邊都是竹林,很多村民家的院子里,也擺放著貓熊會吃的紅薯玉米,為何它不選擇類似竹子的食物,盯上肉骨頭呢?
對于熟悉貓熊的專家來說,這點很好解釋:「大家有所不知,貓熊的祖先原本就是食肉動物。」
此話一出老李一家驚呆了,專家趕緊接著說明原因。
原來大貓熊原本就會吃肉,但是因為進化和對自然的適應,它們慢慢遷徙到高海拔的地區。
高海拔能吃的東西少之又少,加上氣候限制,貓熊迫不得已,只能改吃常見的竹子和竹筍。
可就算過去這麼久,貓熊吃肉的本性也并未全部散去,一旦在適宜的環境中,有了充足的肉類,它們的第一選擇還是吃肉。
就連人工圈養的時候,也會補充肉類蛋白質,飼養員會適量投喂一些魚粉、牛肉、雞肉等東西。
聽完老李這才恍然大悟,如果這是正常現象,那就不用操心了,接下來只等大貓熊吃飽喝足,離開豬圈,大家就可以回去休息了。
但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吃完排骨貓熊又開始尋覓起食物,它的胃好似一個無底洞。
專家忙問道:「它吃了多少了?」
老劉揚起頭想了半天,才堅定的說道:「七斤了,七斤肉骨頭都沒吃飽!」
說著他給兒子使了個眼色,想叫兒子再拿出一些肉來投喂,不料專家見狀趕緊阻止。
「不能再喂了,再喂要出事了!」
老李一頭霧水:「貓熊是國寶,它們過來我們肯定好好招待,為什麼還要限制?」
專家立即解釋到,這種動物向來貪吃,一天大概要吃十個小時,如果過多投喂肉骨頭,會對貓熊的身體造成傷害。
骨頭進入體內無法分解排出,還會產生毒素,輕則消化不良,重則會產生嚴重的胃炎或腸炎,甚至還會出現排黏困難的情況。
而排黏指的是,貓熊為了適應竹子的尖刺,腸道內會分泌出一種粘稠的液體,附著在糞便上,才能順暢排便。
但肉類不一樣,有很多脂肪,會附著在腸壁上,破壞粘膜組織,以至于以后排便非常困難,還會傷害到腸胃。
沒了肉骨頭,大貓熊看了專家們好幾眼,隨后躺在墻邊開始呼呼大睡。
為不驚擾到它,大家一直守到天亮,霧氣漸漸散去后,大貓熊才從睡夢中清醒過來。
它愜意的舔了舔嘴邊的肉味,邁著隨意的步伐大搖大擺的往山上去了,專家和護林員一路跟隨,調查到附近這幾座山,共有兩到三只大貓熊的蹤跡。
它們餓了就會下山覓食,村民們也不會傷害它們,與它們和諧相處。
好在食物短缺只是暫時的,春天竹子長出來,它們就不會下山了,專家們也借此機會,在山上種植了足夠的竹子,以防再次出現這樣的情況。
村莊恢復了平靜,但是在此也要提醒大家,遇到這種事首先一定要第一時間通知相關部門,其次不能投喂過多的食物,防止野性退化,最后就是不能投喂肉類,過量的肉對貓熊不好。
經此一事東升村的村民對保護貓熊也產生了更大的興趣,他們牢記專家的每一句話,認真保護著我們的可愛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