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幾年來,隨著各地生態環境逐漸改善,野生動物數量豐富了起來,有關于野生動物誤闖人類活動區域的事件也越來越頻繁發生。如果是一般尋常的動物,人們早已是見怪不怪了,但偶爾有一些模樣十分怪異,平常十分罕見的動物出現,還是能夠引起大量關注的。
比如近日在江西浮梁縣興田鄉一處森林中發現的這只動物,就讓很多人感到好奇。這只動物的模樣比較奇怪,臉像馬臉一樣長,耳朵跟驢耳一樣大,頭上還長了一對尖角,渾身的毛發黑色,脖子背脊處還長有馬鬃一樣的鬃毛,究竟是什麼動物,讓很多人摸不著頭腦。
江西浮梁縣興田鄉地處黃山余脈,境內綠水環繞,群山起伏,風景十分秀麗,森林覆蓋率更是高達92%以上,生態環境優越,自然也就成了諸多野生動物賴以生存的資源,許多罕見的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在這里都有分布。
此次發現,是一名群眾在進山時無意看到的,當時這只動物躺在不遠處的一處山坡上,見人來眼神變得十分警惕,但似乎是受傷了,它并沒有逃走。
後來經相關工作人員檢查,它的右前蹄受傷了,推測是從懸崖上摔下來的,被樹藤纏繞住了,才無法動彈。經過消毒、清理傷口之后,人們將這只動物解救下來并放歸了森林。
其實在江西浮梁發現的這只受傷的野生動物,是一頭鬣羚,也叫蘇門羚、山驢子,是牛科、鬣羚屬動物,在我國是國寶級的存在,非常珍貴,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這種動物長得身高腿長的,成年之后肩高能達到一米以上,體重多為85-140公斤,看上去像一頭小牛犢一樣,身上的毛發以黑色為主,四肢末端毛發多為棕色,脖子處和背脊上,會長出蓬松的鬃毛,但沒馬鬃那麼長,有些呈豎起狀,有些會下垂,這是它們的一大特點。
鬣羚的外形長得比較怪異,簡單來說就是集合了多種動物的特征,它的臉像馬臉一樣長,耳朵像驢耳一樣大,頭上的尖角像羊角,蹄子則跟牛蹄很像,所以鬣羚跟麋鹿、駝鹿一樣,也有「四不像」的稱號。
不同于多數的有蹄類動物,鬣羚的雌雄性二態十分不明顯,二者體型差不多,而且無論雌雄,頭上都會長出光滑而向后彎曲的短角。因為樣子的緣故,加上它們比較機警,所以總是帶有一股神秘感,很長時間里人們對其都不太了解。
鬣羚主要分布在我國中南地區,以及泰國、老撾、緬甸等一些東南亞國家里,算是分布比較廣泛的一種動物。它們主要棲息于森林生態系統下,尤其是人跡罕見的深山老林里,是鬣羚最愛出沒的地方。
它們的行蹤十分隱秘,性格在有蹄類動物家族里面,算是較為機警的一類,對人和其他動物都存有很高的戒心。在進食時它們會時不時停下來張望,看看周圍有沒有危險;即便是休息時,也會選擇隆起的地勢且視野相對開闊的地方,以便它及時發現危險。
鬣羚是一種食草動物,主要以青草、樹葉、嫩芽等植物性質的食物為食。為了獲取鹽分,它們經常會登上巖石裸露的懸崖峭壁,舔舐石頭上的鹽分,也會出沒在林間的鹽堿地帶,吃帶有鹽分的泥土。
人們發現,相對于一些綠色植物來說,林中的菌類才是鬣羚最愛的小零食。就像辣條之于小學生的誘惑力一樣,各種菌類令它們無法拒絕,所以鬣羚經常在清晨或者黃昏覓食之余,到處尋找各種美味的菌子。
身高腿長的鬣羚,看上去就是一種「速度型」的動物,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它們的行動十分敏捷,奔跑速度極快,在面對山間亂石地帶或者懸崖峭壁時,也有很強的行動能力。
《黃山志》中有描述:「飛騰天都蓮花諸峰,須萸躍過數十峰」,古時候人們認為鬣羚就是傳說中的天馬,它們生活在黃山之上,能騰云駕霧,轉瞬之間就奔跑過好幾座山峰。
大家不妨想象一下,在云霧繚繞的山巔上,一群模樣怪異的鬣羚疾馳而過,的確有種騰云駕霧的感覺,引得人們無限遐想。
或許把它們比作天馬,能騰云駕霧有些夸張了,但這卻是對它們行動能力最大的肯定,盡管它們的身軀看起來有些龐大,卻絲毫沒有影響到它們的行動能力。
鬣羚一般呈小群或者單獨行動,很少有大量個體聚集的現象出現。這或許也是環境決定的,因為森林生態系統,不像非洲稀樹草原,能夠承載大型獸群生存繁衍,林棲型的大型有蹄類動物,多數以小群或獨自行動,只有少部分是例外。而且在林深枝茂的環境下,小群或個體的覓食效率更高。
過去我國的鬣羚數量還是比較豐富的,但因其肉多且皮板品質上乘,所以早年間遭到大量獵殺,導致種群數量銳減。這十幾年來,鬣羚的數量似乎又開始多了起來,相關的目擊事件也越來越頻繁。比如除了在江西浮梁之外,在云南大理蒼山洱海保護區、龍陵小黑山保護區、廣東南嶺保護區都發現它們。